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协资料 > 调研报告
关于深化我市工业创新的八点建议
2008-06-17 阅读: 12016
关于深化我市工业创新的八点建议
市政协调研组
改革开放特别是近些年来,慈溪工业经济发展迅速,在发展模式转型和引领大桥经济的背景下,慈溪工业经济正迈入一个转型提升、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市委、市政府于2006年作出了《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发展模式转型,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前不久,又召开了全市工业创新大会,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推进工业创新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为进一步促进工业创新发展,提高区域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市政协于近期组织政协委员,通过与市有关职能部门和有关镇(街道)负责人及企业家座谈,走访相关企业,外出考察等形式,开展专题调研。下面,就深化我市工业创新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 顺应发展趋势,强化创新意识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慈溪率先实行体制机制创新,抓住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赢得了先发优势。慈溪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经济规模由小到大,一大批中小企业迅速壮大起来。目前,已形成了以传统优势产业为主导,中小企业为主体,区域特色明显的工业经济体系。工业已成为我市经济的主柱产业,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占GDP已超过60%,工业经济将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在全市经济中继续占据主导地位,是慈溪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全省乃至全国处于相对领先地位的根本所在。纵观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工业经济正面临着严峻考验,越来越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企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压力。一是来自国际市场的压力。近年来,以欧盟为代表的经济体,对我国实施贸易壁垒,对我市出口企业影响很大;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使我市以低成本的竞争优势逐渐消失,对外出口受到遏制。二是来自政策调控的压力。国家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对我市的一些企业出口及经营业绩造成较大影响;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和主要生产原材料价格上涨因素,使众多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幅增加,大大挤压企业的利润空间,有的企业已几近亏损。三是来自资源环境的压力。国家对土地供给长期控紧,我市实际可利用土地非常有限,土地供应日益趋紧;工业用水价格大大提升;一些企业没有做到达标排放,甚至偷排、乱排,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已日益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广大群众要求改善生活环境的诉求强烈。四是来自区域竞争的压力。许多与慈溪同类的地区,借助创新动力,积极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工业经济日益呈现强劲的发展态势,这对我市经济继续走在前列构成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随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等发展战略,使得劳务逐步分流,沿海地区劳动力供给不足,出现“民工荒”的情况,会一年比一年加剧。
综上所述,传统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边际效益明显递减,许多企业应对市场变化能力弱,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体现得较为明显,
面对多重压力,企业的经济效益正在下滑,从今年1-5月份的经济数据看,工业总产值完成748.1亿元,同比增长10.6%,但增幅较去年同期下降3.8个百分点,企业效益和外贸出口增幅双双回落。归结起来是我市工业企业粗放式经营持续增长的困难,是长期积累的结构性和素质性矛盾的集中反映,也凸显了慈溪工业经济的增长方式迫切需要进行调整和转变。因此,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大发展、大调整、大融合的趋势,我们要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勇于探索,创新求变,在工业经济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抓好创新发展,以工业创新发展,作为发展经济的主抓手、主旋律、主阵地,以创新来提高效益,以创新来打造新优势,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在“工业立市”发展战略中,掀起新一轮工业创新发展热潮。
二、 致力技术创新,打响品牌战役
创立和发展品牌,是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集中体现,也是保持企业长盛不衰的强大动力。近年来,我市工业逐步向高端化推进,传统产业不断改造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企业开展创新活动已日益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参与创新的企业越来越多。我市专利授权量连续位居全省各县市(区)第一,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经济中的份额逐年提高,2007年实现新产品产值率19.1%,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比重达到23.1%。(见表1)
表1 慈溪自主创新情况
名称
数量
备注
创新型试点企业
3
国家级1家,省级1家,宁波市级1家。
高新技术企业
35
国家级10家,省、宁波市级25家。
工程中心
54
国家级1家,省级11家,宁波市级11家,本市级31家。
专利
授权量超过1万件,其中,发明专利149件,实用新型专利2725件。
专利示范企业
32
国家级1家,省级12家,宁波市级5家,本市级14家。
标准
32家企业参与各类标准的制订和修改。
目前全市拥有一批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各级名牌、免检产品、商标总数在宁波市乃至全省各县市(区)中名列前茅。(见表2)
表2 慈溪品牌发展情况
名称
中国
名牌产品
中国
驰名商标
国家
免检产品
浙江省
著名商标
浙江省名牌
宁波市
知名商标
宁波市
名牌
数量
10
57
30
47
57
111
157
可以说,这是我市全面实施品牌战略以来,通过强化企业创牌意识和政府积极引导,逐步从加工、贴牌到拥有自主品牌,从“贴牌经济”到“品牌经济”,从“慈溪制造”到“慈溪创造”的转变,并逐步形成了集聚度较高的产业集群。但与真正创新型的产业集群相比,明显存在三方面不足:一是大多数品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知名度还不高,影响力还不够大,品牌效应尚未真正发挥。二是竞争门槛低,企业产品雷同程度高,尤其是集中在中、低端产品的生产上,价格竞争激烈,打消耗战、价格战,使许多企业陷入疲于奔命求生存的怪圈,消耗了资源,造成产业集群大而不强的局面。三是一些主导行业,虽然都形成了几十亿、几百亿的经济规模,但缺少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市场竞争能力还不强。实践证明,在当今全球市场竞争中,越来越体现为技术、品牌之间的高端竞争,品牌经济时代已经到来,谁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创造出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谁就能赢得竞争优势,就能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慈溪工业经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跨入发展品牌经济的新阶段,我们必须抢抓机遇,顺势而上,紧紧抓住品牌经济这个牵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牛鼻子”,大力发展品牌经济,打响品牌战役。为此,提出如下四方面建议:一是要在提高品牌产品质量上下功夫。要引导企业把好产品质量关,切实加大技术创新力度,特别是要注重先进设备和先进技术的引进、运用,加快实现企业装备、技术、工艺、产品的整体升级,不断提高品牌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做精、做优品牌产品,使品牌产品经得起市场的检验,提高产品的美誉度。二是要在品牌扶持上下功夫。首先,要选择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行业优势的产品,突出一批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帮助企业制定短、中、长期品牌战略。其次,要制订全市品牌发展专项规划,出台扶持政策,政府对名牌产品企业的奖励和扶持,要更多地体现在企业对外扩张和产生的效益上。同时,要改进政府采购管理办法,提倡民族品牌、区域品牌的消费意识,推动社会逐步形成以使用和消费自主创新产品、民族品牌为荣的消费观。三是要在扩大品牌宣传上下功夫。一方面,要通过举办大型展会、组织企业参加品牌展会,精心包装、宣传推介慈溪品牌产品,打响“慈溪制造”这一区域品牌。另一方面,要引导和鼓励一些产业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大的企业,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介大力宣传品牌产品和企业,扩大品牌产品和企业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品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四是要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要切实规范市场经济的运行秩序,积极保护已有的专利、品牌,将重点放在严格执法、监督和严厉打击侵权行为上。广泛宣传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公民知识产权意识,更多地曝光案例,真正营造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社会环境,为推动品牌经济创造一个健康的发展环境。
三、创新引资方式,充实新鲜血液
慈溪工业企业通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基本完成了原始积累,但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靠自身的工业积累对慈溪而言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借助外力发展自己、提升自己。近年来,我市着力开展多种形式的招商引资工作,并取得了较好业绩。去年共有26个千万美元以上项目落户慈溪,特别是引进世界财富500强项目有了突破。但同时也应看到,相对于萧山等先进县市(区),我市在引进外资的数量、规模和质量上还有一定差距。为实现慈溪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继续保持相对领先的地位,我们必须坚持“以大开放为主战略、以开发区为主战场”,依托杭州湾跨海大桥这个世界级品牌资源优势,以及由此凸显的区位优势,依托拥有制造业的强大基础和配套优势,创新引资方式,设计新型载体,积极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推动产业集聚和产业提升。为此,建议:一是开展针对性重点招商。在继续选择市内先进行业集聚的同时,要充分利用大桥优势、杭州湾开发区和慈东工业区的资源优势,出口加工区的政策优势,注重外资新兴优质项目的引进,重点引进与我市产业结构相符或需发展产业的高科技项目和跨国公司,尤其是3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世界财富500强企业和国内行业龙头企业,通过引进一批具有较强关联作用的产业骨干项目,带动相关企业的聚集和配套,鼓励发展“补链”型企业,促进我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二是开展“以民引资”工程。要通过典型引路、包装推介等方式,强化招商对接,组织汽配、家电、模具、电子和医疗器械等企业,在国内外进行多种形式的专题招商活动,重点引进发展前景好、科技含量高、带动效应明显的项目,以提升我市产业层次。同时,要开展“零土地”招商活动,充分利用空置厂房、标准厂房,积极吸引和帮助在外创业有成的慈溪籍人士和海外留学生回乡投资。此外,可积极探索通过在国外先进发达地区有一定地位和影响力的慈溪籍经济实体、团体、知名人士中设立联络处、联系点等方式,拓宽引资渠道。三是立足联动招商。要依托工业产业特点,推动贸易领域对外开放,开拓金融、保险等服务贸易以及医疗卫生、教育等公益性项目领域的优质外资引进;探索现代服务外包利用外资新领域,重点做好创意产业、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等领域的外资引进工作,扶持研发、设计、品牌策划、营销等各类生产性服务集聚发展。同时,要通过优化商贸业发展布局,努力引进一批以现代商贸旅游为主的生活性服务业,改善消费环境,吸引人才会聚。
四、创新产业发展,优化工业结构
慈溪工业经济形态特点表明,慈溪工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功绩是巨大的,但付出了一定的资源代价和环境代价。面对土地等资源短缺、区域环境承受能力已接近极限和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的因素,决定了工业增长方式必须有根本性转变。为此,我们必须通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植高新技术产业、转移淘汰劣质产业、发展新型业态等方式,加快调整工业结构。一是要大力提升现有传统特色产业。结构调整的首要任务是做强支柱产业。我市的家电、化纤、轴承等产业,已占有一定的市场优势,都形成了几十亿、几百亿的经济规模,关键是要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要着力推进信息化改造,做强做优机电一体化的装备制造、电子电器、汽车零部件、轴承、化纤纺织等重点优势产业。其中,机电一体化的装备制造、电子电器、汽车零部件三个产业,重点是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全力主攻核心技术,向产业链的高端领域拓展,增强智能化的整机制造能力,提高关键零部件档次;轴承及化纤产业,重点是推进产业链向高端延伸,加大研发投入,加强营销模式创新,提高国际国内市场开发经营能力,继续保持竞争优势。二是要大力培植高新技术产业。要大力培植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慈溪工业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和资本密集型转变,加快发展和提升产业水平。要抢抓机遇,加强分类引导,瞄准国际前沿水平,集中优质资源,实行积极引进和重点培育扶持并举,着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医疗及保健设备等前景广阔的新兴产业。三是要有计划地实行产业转移。一方面,引导和支持企业将一般制造加工等附加值低的环节向外转移和对外扩能拓展;通过政府搭桥、政策引导,与欠发达地区共建产业转移园区,引导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对外扩能的企业外移。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劣质行业的整治力度,借鉴松江、诸暨等地的经验,对现有企业进行分析、排队,每年确定一定数量的劣势企业,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等手段,采取关、停、转或外迁等调整措施,成批进行淘汰、转产或转移,把劣势项目占用的空间腾出来,向优势产业、重大项目倾斜,为发展先进制造业、调优工业结构创造更多空间,带来更大效益。四是要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发展具有慈溪特色的总部经济作为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升级的战略举措。要借鉴顺德、松江等先进地区的做法,着手编制总部经济及商务集中区专项规划,制订出台相关政策,扶持高档商务区、总部基地和企业总部大楼等载体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立人才配套机制,为企业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要鼓励本地大企业优化生产经营布局,引导具备条件的企业走上设立总部的轨道,推动产业形态向价值链高端发展。
五、狠抓人才队伍,培植创新主力
创新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和具有创新能力的科技人员,他们是企业创新的骨干群体,是企业创新整体素质的体现,直接决定着企业创新的成败。目前我市工业创新的人才队伍还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与周边沪、杭、甬等大城市相比,在吸纳大量高素质人才流入和创业、发展方面,明显存在着硬件保障、文化氛围等诸多方面不足,全市创新型经营管理人才、科研人才及技术人才还比较缺乏。这已经成为影响我市工业创新的主要因素。当前重点要发展壮大现代经营管理人才、高级科研开发人才和高素质技工队伍。为此,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家。要大力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实行讲座和集中培训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提升企业家和各类不同层次经营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和水平。同时,要通过领导联系、开展经常性走访交流等形式,对企业家进行鼓励发动和精神激励,努力激发他们保持旺盛的创业热情。要根据创新业绩,每年评选表彰一批创新型企业家,营造全社会崇尚创新、企业家竞相创新的社会氛围。二是注重引进和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针对我市创新型人才缺乏的的状况,有关职能部门要着力抓好“人才储备计划”,通过加大与上海、杭州等地人才市场的合作力度,注重引进高层次研发机构,实施“网联百校”等办法,拓展工业创新型人才引进渠道,加快集聚一批能够促进我市产业升级的急需人才。同时,积极鼓励相关企业以短期服务、承担委托项目、技术入股、企业顾问、人才租赁等形式来引进人才。加强高素质技工队伍建设。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充分发挥现有职业技术学校的资源优势,采取与企业联合培养的方法,为企业培养和输送高素质适用技术人才。四是优化人才创业环境。要大力营造全社会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良好氛围,大力宣传和表彰为慈溪经济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和创业典型。要建设市人才创业园区、留学人员创业园和科技孵化基地等园区项目,并作为我市引进创新人才的主平台。要不断营造适合人才学习交流、再深造的文化氛围。要有序推进人才公寓建设,各片区、有关镇(街道)要合理规划、统一布局,定点建设,为创新人才创造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并妥善解决子女就学等问题。
六、创新产权制度,提升管理水平
企业的竞争,是技术、人才、资本的竞争,而技术、人才、资本的组织和实施必须依靠企业的管理。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要着力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在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管理手段和管理队伍等方面积极创新,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管理规范、有序、高效,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此,建议要引导企业通过实行现代企业管理、信息化管理等办法,采取资本开放合作、促进企业上市等措施,推动企业管理上水平。一是要引导企业实行现代企业管理办法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引导企业实行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制度规章、规范的工作流程、严密的运作程序,在管理方法与手段上做到计划方案科学准确、工作流程规范严密、管理责任具体明确,使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更精确、更细致、更有效。二是要引导企业以信息化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目前我市大多数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还十分有限,提升信息化水平还有很大空间。加强管理信息化对于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要引导和扶持企业提高企业信息化、电子化装备水平,使企业形成决策、控制、运作的集成化网络系统,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三是要引导企业以产权开放合作提升管理水平。要加强与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的合资合作,切实转变观念,紧跟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及华商500强财团和企业,与其加强联系沟通,通过产权出让、增资扩股、相互参股等形式,引进先进技术、市场营销及经营管理经验,提升企业的档次和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四是要引导企业开展上市工作。要按照“政府引导、统筹规划、企业自愿、政策扶持”的原则和“培育一批、改制一批、辅导一批、上市一批”的工作思路,推进重点企业尽快进入上市的实质工作阶段,促进企业管理上水平、上档次。
七、创新政策体系,强化保障机制
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动,政府的政策导向作用至关重要。近年来,政府制订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工业发展的政策,多层次、多渠道地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必须看到,政府扶持企业可调控的土地等资源紧缺,财政投入有限。因此,政府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建议:一是要加强规划控制。根据国家规划指导和长三角区域联动的要求,要完善和细化杭州湾经济开发区和慈东工业区以及城镇功能区产业定位,按功能性质发展不同类型的产业,有序实施产业转移。要制定各类产业基地发展布局规划和建设培育规划,集中资源重点保障重点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发展用地需要。并根据产业规划加强招商引资,引进国际、国内各种优质项目和优势企业。二是要明确政策扶持的重点。要突出以培育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优势骨干企业、上市企业和高端服务企业为重点扶持方向,组织实施“五个一批”专项计划,即形成一批研发能力强、科研成果产业化、创新能力突出的科技创新型示范企业;培育一批品牌开发经营示范企业;培育一批信息化、标准化生产示范企业;培育一批带动力强、引领作用突出的领军型企业;培育一批资本经营示范企业,排定具体扶持培育时间表,加以大力扶持,实行滚动管理,形成创新梯队,培育自主创新企业群体和企业创新链。三是要强化保障政策和措施。要实行严格的能效和环保标准,推行增加值率标准,注重单位面积产出量,提高产业进入门槛,工业建设用地向优势产业、重点项目、“补链”项目倾斜,禁止高耗能、高污染项目进入;要加强新增项目后评估工作,对以前年度供地项目进行跟踪评估,通过核虚实、核余缺、核进度、核效益,切实杜绝或减少劣质项目落地和占而不建的问题,加快项目建设进程,提高资源利用率。要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整合现行财政扶持资金,保证财政科技资金的投入年增长幅度高于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支持和拉动企业对科技的投入;财政科技投入中要提高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比例,以带动社会更多的资金投入技术创新,加快形成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科技投入体系。要健全风险投资补偿机制。通过政府风险投资补助为引导,民间风险投资为主体,鼓励带动企业对科技项目的风险投资,不断扩大风险投资规模;对现行科技项目补助政策,要宽容失败,增强包容性,让企业对项目的开发,有一个投入、生产和产出效益的过程,使一些真正好的原创性项目能够得到政府的支持。此外,制订的政策要保持连续性,在相当的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并根据新的形势变化,作一些小的调整。这样,使政策真正体现明确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八、搭建公共平台,创新服务载体
政府是创新发展的引领者和服务者,具有激发企业创新提升的动力“引擎”作用。近几年来,以企业为主体,先后在区域优势明显的领域建立了各类工程技术中心达54家,工业新产品产值率和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比分别达到19.1%和23.1%,为推动工业创新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从内涵分析,创新能力仍然比较薄弱,主要是:企业创新主要以硬件设备引进为主,消化、吸收、集成创新比例偏低,发明专利数量少;缺乏高水平研发机构和足够的技术源头,自主研发能力相对薄弱;在龙头企业中建立的行业工程技术创新中心社会化服务功能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带动、引领作用不够明显。同时,对企业创新所需的科技信息、市场信息、技术评估、咨询、风险投资以及股权交易等需求,服务还不够,企业基本处于“单打独斗”,企业创新的难度和风险较大。因此,政府在推动工业创新的工作重点应放在帮助企业突破自身发展瓶颈上,关键要是为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和产业群的创新提供创新服务平台,通过优化服务方式,完善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大力营造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建议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一是要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要着力建设我市产业和企业发展需要,而企业自身又无法解决的,如实验中心、试验基地、信息库、孵化器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以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开放服务等方式,为全市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设计、信息、研发、试验、检测、孵化以及新技术推介、技术培训等全方位服务。要提升已成立的市技术转移中心、网上科技成果交流平台、智能家电设计服务中心、家电检测中心等服务功能,充分发挥中国家电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科院热物理所、中科院自动化所等在慈设立的分支机构的作用,要尽快组建慈溪家电研究院。要鼓励行业龙头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行业内其他企业之间建立产业技术开发联盟,形成一定规模的技术联合体,加快企业技术革新和产品升级换代的步伐,提高应对众多贸易壁垒的能力,并在联合体内部推行技术资源的合理分工和协同开发机制,实现优势互补、技术成果共享,推进技术成果产业化。二是要探索建立多渠道企业融资平台。在信贷方面,要提高银行信贷资金中用于民营企业、中小型企业的比例,创新金融品种、采用多种服务形式,扩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要研究民营科技企业贷款担保方面的特殊问题,积极探索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作为贷款担保抵押品的问题。同时,建议以市科技、经发等部门为主,每年向金融机构推荐一批科技项目,鼓励金融机构提高对科技项目的贷款比例,加大科技信贷支持力度。三是要培育发展社会中介服务机构。要加快发展从事产业信息咨询、技术评估、技术市场交易、专利申请和投融资方面的中介机构,帮助解决科技产业化过程中所遇到的瓶颈,使一批中小企业尽快发展壮大起来。四是要建立市领导与企业联系和沟通的工作机制。在建立市领导与企业结对联系的基础上,定期由市主要领导带队,各有关职能部门参与,深入企业,与具有区域和行业代表性的企业家,集中开展座谈、交流,听取企业家的情况反映和意见建议,进行现场办公,及时解决企业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版权所有 : 政协慈溪市委员会 Copyright 2018 cxzx.gov.cn
主办单位: 政协慈溪市委员会 联系电话: 0574-63980926 地址 : 慈溪市行政中心
ICP备案 : 浙ICP备18047331号-1 建议使用IE8及以上版本IE浏览器, 1366*768以上分辨率 技术支持: 谷多网络
您是第6466781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