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阶段,我们开放型经济调研组,通过听取市级有关部门和镇(街道)情况介绍,召开部分企业家座谈会,就我市开放型经济发展问题,开展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开放型经济对推动我市工业化发展的作用
我市开放型经济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发展外贸出口起步,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过程。十几年来,我市外贸出口量增质提,目前已形成一定规模,主要体现在自营出口逐年递增、出口企业持续扩大、出口产品日益丰富、出口国家(地区)不断增多。2003年我市实现自营进出口19.6亿美元,其中出口16.4亿美元,今年1至7月自营出口11.9亿美元,同比增长41.4%,有自营出口实绩企业521家,出口产品种类达到海关出口产品HS编码中的19大类80章,出口到五大洲的161个国家和地区。多年来的发展轨迹表明,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极大地推进了我市工业化发展进程,不仅促使企业“走出去”,获得了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多的供求信息,使原有产业发展壮大,而且吸引了外资来慈投资建厂办企业,有力地推动了我市产业结构的调整。由此可见,开放型经济在我市工业化发展进程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一是龙头性。开放型经济在我市工业化发展进程中的龙头作用显而易见,2003年我市工业企业前100家中,80%是开放型企业,已具备相当实力,对市场具有一定影响力。
二是不可替代性。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开放型经济对工业化发展所带来的效果是其他方式所不能替代的,我们只有融入世界经济,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才能使我市经济保持健康快速增长。
三是不断强化性。开放型经济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推崇,必将随着我市经济的发展而进一步得到强化。
二、我市开放型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市开放型经济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外贸进出口大幅度增长,2003年外贸依存度达到67%,对外开放已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开放型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一)产业结构缺乏多元化,产品技术含量偏低,品牌培育不够。当前我市的出口产品仍以劳动密集型的中低档产品为主,出口产品类同,技术含量偏低,且我市的出口产品大多是贴牌、定牌生产,“替他人做嫁衣”,产品附加值不高,面临着在国内市场受低值产品挤压,在国际市场又无品牌优势的局面。我市虽然已有“方太”、“三A”这样的知名品牌,但大部分企业主缺少品牌意识,更谈不上在国外注册商标。已有基础的出口企业,对研发缺乏长远考虑,害怕联合,以致不能做大做强做精。
(二)出口实绩企业少,产业集聚化层次低,国际竞争力弱。由于受企业经营理念、风险意识及涉外人才等影响,我市出口企业自营出口潜力尚未充分释放,1201家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中出口实绩企业只有521家,占43.4%;2500家间接出口生产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已经具备自营出口能力却尚未申请登记进出口经营权。
(三)缺乏、应对化解贸易壁垒风险的能力和机制。随着我国加入WTO的不断深入,出口市场将越来越广阔,但是由于我市出口产品类同、技术含量低、品牌名牌甚少,容易招致进口国的反倾销诉案,对各种技术壁垒的应对能力也较弱,SA8000又将对我市纺织、服装、鞋类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出口形成冲击,欧盟即将实行的《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和《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两项指令”,也将对我市家电出口企业带来严峻考验。形形色色的贸易壁垒层出不穷,给我市出口带来潜在的不确定因素,制约了我市出口市场的进一步扩大。政府尚缺乏对外贸风险的预警和防范能力,相应的涉外咨询服务机构尚未建立,对众多企业的引导和咨询服务不够。同时我市也缺少各种行业协会,协调、规范各个行业的生产和销售行为,消除同业间相互拆台、低价竞争等不良现象。
(四)开放型人才紧缺。随着我国的入世,市场运行的规则日趋国际化,熟谙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金融、WTO规则、国际财务和税收知识、涉外法律法规、外语等方面复合型人才十分紧缺,导致企业放不开手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感到胆怯,制约着我市开放型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对策和建议
面对宏观经济发展形势,结合我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现状,立足2004年开放型经济目标,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继续以对外开放为动力,促进我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正确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坚持外向带动战略不动摇。正确判断和把握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以《对外贸易法》实施为契机,拓宽视野,不断创新,坚持外向带动不动摇。立足慈溪实际,既要认真落实好慈政发〔2004〕33号文件精神,推动全市外贸出口快速增长,又要不断研究制定新的鼓励出口的政策和配套措施,尤其要对研发出口新产品、创品牌名牌、强强联合的规模企业给予特别奖励;既要规范外贸经营秩序,严厉打击走私及逃汇、骗退税等违法行为,又要十分关心支持外贸出口工作,下基层、下企业指导服务,千方百计支持扩大出口,力争外贸出口在新一轮竞争中处于领先和有利地位,保持我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
(二)抓住机遇,确保招商引资工作增量提质。努力改善投资软环境,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充分利用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的巨大影响力和我市民营经济发达的优势,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利用外资、技术、信息、管理等有效资源,改造目前低、小、散的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一是注重引进对我市产业结构调整起着龙头推动作用的企业和项目。龙头企业在整个产业链中处于主导地位,支撑着企业配套产品的发展,龙头企业在慈溪的发展,不仅会吸引国外中小企业纷纷来慈落户,同时也会使该龙头企业的配套企业紧随其后。苏南地区之所以在招商引资中脱颖而出,成绩卓越,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抓住了一批信息电子产业的龙头企业。因此,要进一步认识到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给予龙头企业特别的优惠和服务,促进龙头企业的发展,增强“以外引外”的吸引力。二是拓宽招商领域,探索第三产业和城市基础设施领域引进外资的方法和途径,在农业深加工、商贸、旅游、教育、卫生、建筑、电信、金融、中介服务等领域实现大的突破,使其成为利用外资热点。政府部门要瞄准目标,组织有效的招商活动,引进真正的外资。针对当前土地供应紧张的现状,正确处理内资与外资的关系,避免出现劣等外资项目与优等内资项目争抢土地资源的现象,同时要防止“假外资”享受外资企业有关土地等优惠政策。政府必须加强宣传、引导,鼓励企业“走出去”,鼓励和扶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输出,以此推动我市开放型经济向纵深发展。
(三)努力改善贸易结构,大力推进加工贸易。开展加工贸易,既是改善贸易结构,全力提升出口产品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又是顺应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努力减轻地方财政负担,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对此,市镇两级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加工贸易启蒙活动,营造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加工贸易的良好氛围。通过政府宣传、业务培训、信息传递和典型经验推广来消除企业的“畏难”情绪,更新企业经营理念,推动加工贸易快速发展。积极申请设立慈溪出口加工区,建设海关监管的国际物流中心,发挥好已经启动的加工贸易保税仓的作用,为我市中小企业提供公共型原材料的国际采购和储存保管服务,集中开展我市家电、化纤、轻纺等支柱产业的进口原料保税业务;引导和帮助企业按照加工贸易的物流管理要求,建立专人调拨、专门登记、专仓(场)堆贮和全程跟踪等规范化物流制度,避免“串料”、“跑料”现象。鼓励企业创造条件,申报加工贸易A类企业,努力争创ERP资源管理系统,确保我市加工贸易持续稳定发展。
(四)建立应对技术贸易壁垒工作预案,设立“二反一保”咨询平台。按“早预警、早应对”的要求,建议以市检验检疫局为主,协调全市有关部门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工作。建立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工作预案、信息网络、反馈系统、评议机制以及相配套的信息库、数据库和专家库,提高我市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议市政府建立由市外贸局为主的WTO资讯服务平台,配备专业人员对国际反倾销情况进行关注并向企业提供咨询服务。要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增强企业自律意识,努力做好主动应对文章。行业协会还未建立的,政府要鼓励支持其建立起来;已建立起来的要积极开展起来,并规范运作。行业协会对外要加强联系和沟通,及时交流信息,对内加强企业间的协调,避免恶性竞争;在应对国外反倾销调查和其它贸易壁垒时,将同行业的企业组织起来,形成合力,一致“破壁”,拿到“国际通行证”。SA8000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是一种发展趋势,广大企业都要向这方面靠拢。条件成熟的企业可率先参加SA8000认证,没有条件的积极创造条件朝着这个方向去做。对两项指令的破壁关键在企业要加大对“指令”的研究,积极组织技术攻关,在产品设计、工艺改进上下工夫;在产品研发设计上认真考虑设计电压、可回收性、可再生或可再利用性等方面,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更新改造,尽快设计成拆卸方便的产品,以降低回收成本。
(五)狠抓外经贸人才队伍建设。只有人力资本和贸易资源相结合,才能真正为外贸出口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政府部门要针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最需要解决的外经贸人才紧缺问题寻找相应对策。一是巩固外经贸人才培养基地,从涉外人才储备库引进一批实习生,到相关企业进行实习锻炼,通过双向选择,争取留下一批人才。二是继续赴外地开展人才招聘会,招聘人才。三是对企业涉外人员进行各种涉外业务培训,如开展定向的加工贸易报关员培训等。总之,要通过多方努力,引进、吸收、培育一批既熟悉国际规则,又精通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工商管理等复合型人才,为慈溪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2004年8月26日
(已作部分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