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下旬以来,我们高新技术产业组,通过听取有关部门情况介绍,召开部分企业家座谈会,走访了解有关镇及企业,就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问题开展了专题调研,并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本概况
近年来,我市全面实施“科教强市”战略,积极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在高新技术产业化及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据统计,2003年我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销售收入、利税和创汇分别为163.13亿元、158.12亿元、23.98亿元和6.37亿美元,各项指标分别比上年增长46.78%、50.92%、52.16%和64.6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6.27%,比上年增长了2.4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保持高速增长态势,累计创产值95.74亿元,实现销售91.08亿元、利税11.09亿元、创汇3.99亿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65.29%、65.18%、33.61%、76.5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7.43%。
从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发展情况看,2003年全市共有427家企业生产488只高新技术产品,平均每家企业生产高新技术产品产值3820万元。其中,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371家,高新技术产品总产值达到161.62亿元,占全市高新技术产品总产值的99.07%。我市高新技术企业队伍稳步发展,至今拥有宁波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2家,其中国家级3家,本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1家、科技进步企业26家。22家宁波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创产值和销售分别为26.80亿元和26.59亿元,各占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销售的六分之一。
从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分布情况看,我市的高新技术产品集中在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领域,它们占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44.68%、34.36%、6.79%(2003年慈溪市高新技术产业各领域发展基本情况详见下表)。
2003年慈溪市高新技术产业各领域
产值、销售、利税、创汇等数据统计表
单位:亿元、亿美元、%
领域分类 产值 产值比例 销售 销售比例 利税 利税比例 创汇 创汇比例 产值与上年增长
光机电一体化 72.89 44.68 70.82 44.79 11.15 46.50 3.24 50.86 39.85
新材料 56.05 34.36 55.01 34.79 7.83 32.65 0.95 14.91 47.81
电子与信息 11.07 6.79 10.01 6.33 1.68 7.01 0.41 6.44 79.13
新能源.节能环保 10.55 6.47 10.08 6.37 1.56 6.51 0.76 11.93 72.39
生物与医药 0.82 0.5 0.79 0.5 0.11 0.46 0.05 0.78 -
由此可见,我市已初步形成了以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及电子信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
从高新技术产业成果转化情况看,一是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进展顺利。去年批准实施各级各类科技项目共272项,其中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12项、宁波市高新技术项目和产品16项、宁波市新产品160项、本市级高新技术项目和产品42项。这些项目的认定和组织实施,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科技合作广泛开展。2003年共举办科技合作活动10余次,与中科院、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多所大专院校建立科技合作关系。新技术、新项目的引进是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又一增长点。三是专利实施有新的突破。继2002年专利授权689件,获全省“三个第一”后,2003年仍保持全省前列,共获授权专利952件,比上年增长80.99%。其中,发明专利8件,实用新型专利190件,外观设计专利754件,同比增长100%、62.4%和86.2%。这些专利的取得,为高新技术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源头支撑。
二、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有:
1、高新意识淡薄,扶持力度不足。当前,一部分基层领导干部及企业老总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律认识还不足,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意识还比较淡薄,开发高新技术产品积极性不高。具体表现在,一是部分镇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或科技进步企业缺乏积极性。去年有1/3的镇没有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或科技进步企业。究其原因,一是程序麻烦,二是政策力度不足,三是有的政策影响到镇财政收入。二是企业对申报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项目、新产品热情不高。据了解,我市规模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比例较低。2003年全市有5000万元以上产值工业企业161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80家。在107家市级“百强”企业中,仅有宁波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家,高新技术企业只占9.3%。由于取消了宁波市级新产品优惠政策,各地企业申报新产品积极性不高,同时影响了申报更高层次的科技计划项目。如新浦镇产值上亿元企业有8家,每家企业每年至少有2-3只新产品开发,但申报的却很少。据了解该镇可申报宁波市级新产品的至少有10只。三是技术合同登记数明显减少。去年全市合同登记仅23份,交易额148万元,与前年82份、661万元相比有较大差距,主要原因是取消了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的税收优惠政策。
2、高新产业发展不均衡,产值比重偏低。从历年来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主要指标对比表可知(见附件一),2000至2003年,我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从48.85亿元增加到163.13亿元,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从8.87%增加到了16.27%。各项效益指标所占份额虽较往年有显著提高,但仍然偏低。其中,高新技术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远低于同类发达县市水平。再从2003年各镇(街道)统计汇总表可知(见附件二),各镇(街道)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模差距较大,其中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最高的为35.86亿元,而最低的镇(街道)只有2.02亿元,有10个镇的高新技术产值还不到5亿元,有4个镇高新技术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不足10%。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其在产业升级中的拉动作用还不够强劲,势必影响我市经济整体竞争力的提高。
3、核心技术创新缺乏,研发能力弱、投入少。目前,我市企业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还较弱,普遍缺乏开发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能力,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技术创新仍然存在“三多三少”的情况:阶段成果多,成熟成果少;单项成果多,整套技术少;跟踪模仿多,自主创新少。至今,我市仅有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宁波市级工程技术创新中心7家,本市级工程技术创新中心29家,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市企业的研发能力还比较薄弱,缺乏高水平研发机构和足够的高新技术源头,最终导致高素质人才难以聚集,高新技术企业规模档次难以升级。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对于行业推动作用还不够明显,据调查,我市29家行业工程创新技术中心有7家在近三年内无成果转让或推广,有12家工程中心三年内无专利申报。工程技术创新中心研发项目科技含量总体水平不高,有15家工程中心到目前既无省级以上科研成果,也无省级以上在研项目;由中心申报的375件专利中,只有8件发明专利、45件实用新颖专利,其余322件均属外观专利。此外,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档次还不够高,缺少国家级工程开发创新中心和国家级重点试验室。
高新技术研发投入力度还不够大。企业对工程技术创新中心经费投入不足。据统计,在2003年全市中心建设经费投入共计有3500万元,其中高的投入近200万元,但低的仅10多万元,部分工程中心所依托企业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仅1%多点,与宁波市提出的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高新技术企业和建有工程技术中心的企业应达到5%以上”要求相差甚远。一些企业技改投入虽绝大部分用于购置新设备、采用新工艺等,但大部分仍属于粗放型、低成本量的扩张所需,真正用于提升产业层次、调整产业结构、开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的投入很少。
4、人力资源紧缺,管理服务滞后。据调查,全市现有人才总数为30847人,其中拥有高级职称的仅有1365人,每万人口中拥有专业技术人员仅为298人,为全省20个同类发达县市倒数第3位。企业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更紧缺,据200家500万以上企业调查,科技人员仅占职工总数的2.3%。高级职称人员比例更低,如29家市级工程中心中,高级职称人数在2人以下的有11家,其中2家尚无高级职称人员。
另外,镇级科技管理队伍不够稳定,有的镇一年内科技联络员更换三四次,工作缺乏连续性。镇与职能部门沟通和联系不够紧密,有关科技政策信息还不能及时上传下达。有的镇在科技工作方面仅仅做些上报报表之类的事,缺乏对企业的服务和指导,管理服务明显滞后。
三、加快发展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几点建议
为了加快实施高新技术带动战略,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努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优化工业结构,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特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理清发展思路,加强科学规划。高新技术产业是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在全市经济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此,建议市政府要进一步理清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思路,加快制定慈溪市新一轮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化方向和重点的宏观引导,在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正确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针对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实际,我们特提出“一二三四”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思路,即明确一个目标,突出二个重点,把握三个原则,拓展四个领域。
(1)明确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目标。到2007年,在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努力形成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和产业优势,使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40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4%,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全市工业制成品出口总额的18%以上。
(2)突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两大重点。一是确立“园区基地式发展”战略模式。尽快启动杭州湾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使其成为我市高新技术企业的集聚区,成为技术创新、科技成果产业化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重点基地,在区域经济中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二是实施“差异性竞争”发展战略。要充分发挥我市的区位、块状、特色产品等优势,结合园区、基地、企业的实际,扬长补短,差异竞争。要大力培育发展规模企业,提高龙头带动能力,积极引导亿元企业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企业或科技进步企业。
(3)把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三大原则。一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在提升工业产业层次中的重要作用;二要坚持发展高新技术与改造传统特色产业相结合,不断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三要坚持优先发展、重点扶持的原则,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
(4)拓展高新技术产业四大领域。即大力发展电子与信息、新材料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领域产业。同时,在我市有优势、产业关联度大、市场前景好以及有利于解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的技术和产业领域,优选一批重大项目,集中力量,协同攻关,取得突破。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领域的技术创新,大力发展环保技术及其产业,加快清洁能源、清洁生产相关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促进高新产业发展。建议各级政府要进一步转变职能,把工作重点转向营造良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环境方面来。从注重项目管理转向项目管理、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建设并重;从依靠财政税收优惠政策吸引人才、技术、资金转向依靠优惠政策、提供良好的管理和服务并重;从依靠政府行为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转向依靠政府推动和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并重。
(1)提高认识,强化宣传。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是调整和优化我市经济结构的关键,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产业优势的重要途径。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党的十六大制定的产业发展方针,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坚持这一方针的重要性、必要性,切实加强领导,牢固确立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理念,要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放在突出的位置,优先发展。要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加大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要意义、产业导向和政策法规的宣传,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共识;实施“贡献工程”,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出贡献的企业和企业家进行广泛宣传,弘扬其创业精神,营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激发广大企业家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做出贡献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要积极培育产业科技创新主体,增强创新能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高校与科研院所为依托、技术市场与科技中介机构为纽带,政府导向、市场运作、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开放型创新体系。大力实施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战略,加快集聚国内外先进科技资源。要以企业为主体,以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核心技术、项目为关键,吸引一批大院名校落户慈溪,使之成为我市创新创业的重要力量。加快发展区域和行业的科技创新服务机构。政府要支持上规模、有实力、主业突出的企业加快建设高水平的研发机构,争取在近2年内建立1所国家级的研发机构。要重点围绕我市各地块状特色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力培育和发展区域创新服务中心、行业工程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科技服务机构,加强对区域和行业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要强化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的有效衔接,提高技术配套和自主开发能力。加快关键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应用,在电子信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等有一定基础的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加强技术创新,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企业。
(3)加大政策扶持,营造创业环境。要不断完善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适时出台一些土地、电力、资金、融资、人才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凡是对企业的扶持政策和措施,要向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倾斜,加大对高新技术发展、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激励力度,要改以往“普降细雨”式扶持政策为“看鱼放水”式的扶持政策,并建立追踪补助政策,对高新技术产业重点领域、重点项目进行重点扶持。
创造引导企业增加科技投入的政策和机制,鼓励企业和民间资本投向高新技术产业,促使企业不断增加高新技术研发经费,使高新技术企业每年用研究开发的经费达到年销售额的3-5%。政府应拨出专项资金,设立投资发展基金,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和发展,并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实施面向国际竞争需要的知识产权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
要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研发队伍和熟练的技工队伍,在企业中要建立一支总工程师为技术带头人的创新管理队伍,开展相关的培训。在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机制上,要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型转变,创新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在薪酬制度方面设立技术股、管理股,实施积极的知识产权和智力因素参与分配的政策。同时要不断完善科技人才引进的配套政策,切实解决科技人员的户籍、住房、子女就学、职称晋升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为科技人员创业创造良好的环境。要引得进,留得住,发挥得好。
(4)提高管理水平,营造服务环境。建立和完善市委、市政府领导联系企业制度、现场办公制度,进一步加强对重点行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指导。要加强科技管理队伍建设,努力提高科技管理和服务水平。积极开展高新技术企业、产品、项目认定工作,培育和发展一批高新技术重点骨干企业和名牌企业。对国家级重大创新的产业化项目、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产业基地提供个性化服务或“直通车”服务,对中小企业提供较完备的科技信息服务和便利的联络网络。
(三)加快改造传统产业,积极推进制造业信息化。进一步重视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积极推进传统产业的高新技术化。要根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围绕增加品种、改善质量、节能降耗、防治污染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在机械轴承、轻纺、家电等特色行业,应用开发高新技术,以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加快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信息技术具有覆盖面广、渗透性强、倍增效应大的特点,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其极强的渗透力,同传统产业相结合,不仅可以使传统产业迅速提高劳动生产力和服务效率,增加品种,提高质量,降低成本,而且可以有效的改进微观和宏观经济管理。要加速引进和引用机电一体化、在线检测、自动控制等先进技术装备,在企业设计、生产、管理和经营各个环节推广CAD、CAM、ERP,改造和提升制造业的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和市场销售模式,提升企业的运作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2004年8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