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工业立市”,把慈溪建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战略目标,根据市政协年初工作安排,我们工业综合调研小组就工业发展问题,采取座谈、走访和赴萧山考察等形式,开展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及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工业发展迅速,制造业作为慈溪工业的主体,已成为推动全市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首先,工业在全市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日益突出。2003年工业增加值为131.74亿元,占全部生产总值的54%,今年上半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80.8亿,占全部生产总值的62%。工业对我市贡献明显: 70%的税收、75%的财政收入来自工业,同时解决了全市60%以上的劳动就业,总数达到35万人。其次,制造业成为我市工业的主体,2003年全市规模以上制造企业完成总产值335亿元,占全部工业企业产值的33.5%。我市工业经济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产业特色鲜明,但以传统产业为主导。慈溪的工业基础较好,经过10多年的调整、培育和发展,全市制造行业共涉及电器、机械、纺织等35大类263小类行业,形成了家电、化纤等支柱行业,轴承、古旧家具等特色行业和电子信息、汽车配件等新兴行业。周巷、附海的小家电,横河的轴承,掌起的打火机,长河油烟机等规模经济集聚区,形成了年产洗衣机300万台,空调、电风扇各100万台,油烟机50万台,轴承10亿套,化纤16.5万吨的生产能力,产业特色明显。
但目前慈溪制造业仍以小家电、普通轴承和化纤等传统产业为代表的轻工业占主导,低技术进入、低水平重复、低档次模仿、低成本产出的“四低”特点依然明显。
2、产业集聚度得以提高,但带动能力不强。近年来,政府把加强工业区块建设,特别是把加快杭州湾新区和慈东工业区块建设为重点,构筑工业发展平台,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区块建设的政策措施,加强了对区块建设的引导、规范和激励,促进产业集聚和经济发展。目前,区块企业已发展到1499家,2003年完成工业产值217亿元。
但一些区块的设施建设不完善;区块企业组织化程度不高,产业专业化集聚不够;缺少带动力强的行业龙头企业。
3、技术改造创新力度加大,但依然以劳动密集为主体。近几年来,我市十分注重技术改造,技改投入年均增幅在30%以上,2003年技改投入达到51.4亿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163.1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新产品产值46.6亿元,拉动产值增长15个百分点。通过技术改造,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明显提高,企业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仍较低,产品开发能力不强,劳动密集型的粗加工、低附加值产品类同比较突出。
4、招商引资成效明显,但质量有待提高。1999年至2003年的五年间,全市合同利用外资累计达8.1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5亿美元。引资规模迅速扩大,合同利用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分别从1999年的4306万美元、2841万美元增加到2003年的3.7亿美元和2.11亿美元,今年上半年合同利用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分别达到2.6亿美元和1.1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1%和36%。招商引资规模的扩大,推动了慈溪制造业的发展,也提升了慈溪工业技术装备水平。
但也存在引进外资规模相对偏小,外资投入比例偏低,缺少大项目和高新技术项目。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内资企业钻政策空子,由内资转外资进入的“假外资”,来享受优惠政策待遇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引进外资的质量。
从以上我市工业经济现状和特点可以看出,我市的制造业基础较好,已基本具备了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良好条件,但存在的问题也同样不容忽视。鉴于周边工业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也都纷纷提出了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目标,为此,我们必须立足现实,认真分析自身的优势,以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和思路,与兄弟县(市、区)相比,我市具有以下四个方面比较突出的优势:
一是良好的区位优势。慈溪地处上海、杭州、宁波“金三角”都市经济圈中心地带,是环杭州湾地区的一个重要节点。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将使我市的区位优势得以明显提升和凸现,十分有利于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集散,将是世界性产业转移的最大吸引地之一。同时,我市丰富的滩涂资源,赢得了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发展空间优势。慈溪应在长三角区域分工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尽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寻求市域经济向更高层次迈进,确立自己的地位。
二是较强的产业优势。目前,拥有了一批有一定规模的工业制造企业。全市共有各类工业制造企业2.1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0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总数居全省前列,跨入了销售收入超千亿元的先进县市行列。形成了一批有一定影响的产品品牌,拥有国家驰名商标1件,省级名牌产品11件,省著名商标12件,4个产品进入国家免检产品行列,宁波市知名商标15件。树立了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行业,如家电、轻纺化纤、微型轴承、火机等行业市场竞争力较强,市场占有率高,有12只产品产销居全国同行同类第一位。
三是灵活的体制优势。慈溪得益于改革开放起步早、进展快、效果好,形成了体制机制的先发优势。政策方面,政府每年都要研究制订加快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引导、支持和鼓励企业做大做强,为企业提供各种服务和便利。改革方面,率先全面完成了乡镇企业和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工作,企业活力增强,经济总量迅速扩张。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的比重达到98%以上。开放方面,较早引导企业“走出去”,目前,有自营出口实绩的企业达到502家, 2003年实现自营出口11.6亿元,产品远销161个国家和地区,境外办企业达60家。
四是雄厚的资本优势。慈溪经济发达,民间资本充裕。2003年全市工业销售突破千亿元,企业总资产达487.7亿元,财政收入达到35亿元,全社会各项存款余额达350亿元。这样的经济规模,为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产业层次,提供了坚实支撑。同时,市镇两级财力近年来大幅增长,支持了工业企业的发展。
二、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几点建议
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是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慈溪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为促进加快建设进程,我们通过调查、座谈了解的意见和外地的经验,根据慈溪制造业的情况和现实优势,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特提出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四点建议:
1、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要统一思想认识,形成工作合力。在推进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历史性机遇面前,全市上下必须以工业企业“二次创业”为抓手,充分认识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重要性、紧迫性,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加强领导,形成合力。一要统一思想。鉴于目前宏观控紧、发展制约明显增多的情况下,出现了一些工业企业效益下滑,发展乏力;部分干部畏难求稳,等待观望,指导不够有力;一些企业老总发展信心不足;有些企业外迁等情况。对此,我们应审时度势,对当前工业经济发展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必要进行一次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广泛统一上下思想,建议在全市上下开展一次“企业二次创业、工业再上台阶”的大讨论,把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的思想统一起来,精力集中起来,让企业家的心热起来,齐心协力抓工业的氛围营造起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讨论活动,振奋精神,积极有为,努力营造工业再发展的良好氛围。二要加强领导。工业是慈溪的立市之本、发展动力和财富之源,市镇各级干部,特别是各部门的“一把手”,要紧紧抓住工业经济发展这个“牛鼻子”不放松,加强领导,加强研究,理思路,想办法。建议探索建立领导干部重大工程项目、大型企业联系跟踪制度,四套班子领导要有针对性地联系若干重大工程项目和企业,市级各部门要提前介入,为企业提供信息和服务。要树立像萧山学习江阴那样“一上江阴学江阴,二上江阴追江阴,三上江阴与江阴结伴同行”的勇气和信心,组织干部、企业家到周边工业经济发达地区虚心学习、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并与他们结对子,交朋友,在全市上下再兴工业发展热潮。三要凝聚人心。慈溪工业发展的最大优势和特色是民营经济,加快工业的发展,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离不开民营企业家的奋力拼搏。建议政府各级部门必须采取切实措施,上下一心,做好工作。要广泛组织开展走访、帮扶企业活动,加强与企业经营者的联系和沟通,千方百计为他们排忧解难,特别是要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敢为企业挑担子,敢于采取灵活变通的方法,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建议市委、市政府组织开展如十佳、十强企业家评选、表彰等活动,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进一步鼓舞他们敢与强的比,敢向高的攀,敢同勇的争,敢跟快的赛,激励企业进行“二次创业”。
2、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要立足现实基础,确立发展理念。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特别是当前作为慈溪经济发展主导力量的制造业,已到了一个需要确立更快、更大发展目标迈进的时期,为此,应确立以下发展理念:一是统筹发展的理念。主要是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四种关系,即:要正确处理好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必须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导向,以高附加值和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利用慈溪的产业特色优势,运用高新技术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正确处理好大企业与小企业的关系。在积极培育一批集团化的龙头企业的同时,“抓大不放小”,继续大力支持中小企业,促进其发展,以形成合理的大中小型企业梯队发展。要正确处理好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的关系。必须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既充分利用国内市场,又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使两者相互促进,不断促进劳动生产率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使工业发展逐步走上新台阶。要正确处理好工业发展与资源有限性的关系。集中有限资源,支持科技含量高、能耗低、效益好、发展潜力大的企业,限制能耗大、污染严重的行业,通过优化资源合理配置,来促进工业经济的结构性调整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二是快发展的理念。周边经济发达地区,都提出来了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目标,我市如没有较大较快的发展就要落后,就会错失发展机遇,就没有地位。虽然去年我市的工业产值突破千亿,这是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但与邻近的萧山相比,发展尚有不足,从工业销售总产值上看,2003年萧山工业销售总产值达到1308亿元,并以年均30%的速度递增,而我市为1002.8亿元,增速为26%。从工业增加值看,萧山为233.9亿元,而我市只有131.7亿元。从发展前景来看,工业总量有被逐步拉大差距的趋势。因此,必须摒弃那种差不多的思想,坚持“有为而为”,树立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自我加压,敢于超越,要继续保持高位增长的势头,加快发展步代。三是大发展的理念。近几年,我市涌现了一批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迅速增加,规模迅速扩大。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080多家,其中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2家,5亿元以上的8家,亿元以上的52家,上市企业1家。但同发展历程相近的萧山相比,无论从规模企业数量,还是龙头企业规模,都存在着较大差距,去年该市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企业有2家,其中最大的万向集团达到168亿元,10亿元以上16家,5亿元以上30家,亿元以上161家,上市企业达到5家,而且规模以上企业创造了77%的产值,而我市仅占33.5%。企业间的差距显而易见,因此,我们没有理由满足现状,必须采取措施,通过三到五年甚至更长一点时间,突出优势行业和企业的培育,做大一批年销售20亿元、50亿元、100亿元的大企业。
3、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要根据产业特色,明确工作重点。立足慈溪现实基础和发展趋势,明确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一、做优行业。面对日益开放的市场和竞争压力,必须依托传统产业优势,做优行业。要树立重点行业。建议政府要充分发挥区域优势,要把有明显特色的家电行业作为我市制造业基地建设重点发展的行业,加以整合和提升,建议引导企业、行业建立科技研发中心,对产品核心技术进行研究和开发,加快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生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促进产业的技术创新和竞争能力的提高。如当前困扰冰箱、空调机发展的压缩机的研发,能否掌握这一核心技术,对增强行业竞争力至关重要。要扶持新兴产业,要对发展势头好、有增长潜力的电子信息、汽车配件等新兴行业,大力进行培育和扶持。要发展基础产业,做强做优化纤行业,拉长产业链。如落户慈东工业区块的杭州湾腈纶有限公司, 引进专利技术生产差别化腈纶,将为纺织、化纤行业提供基础原料,有着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对这样的基础产业应大力进行引导和扶持,以拉长产业链,有利于制造行业的发展。二、做大做强企业。大企业是区域经济的名片,这是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期工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政府应作为政策导向,鼓励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一是要致力内树。在全市企业中筛选5-10家有发展潜力的优势企业作为目标企业,并实行动态管理,享受大企业的政策,进行重点扶大。要鼓励企业强强联合。强强联合是整合产业资源、联合做大做强的一种模式,我市的宏一、杭州湾腈纶等企业取得了成功经验。这样,通过5-10年的培育,集中力量精心扶持,成长一批特大型企业,成为全省乃至全国行业龙头,扩大区域经济规模和影响力。二是要着力外引。化大力气通过国内外先进技术项目和企业,嫁接、提升本地企业层次,带动企业发展。要坚持引资金与引技术并重,引导外来资金重点投向特色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鼓励企业引进国际先进生产设备和技术,提高制造业技术装备水平。鼓励本地企业与国外知名企业合资、合作,扩大规模、提高管理水平,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做好与外商投资企业的配套协作,努力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三是要鼓励和指导企业上市。加快我市企业股份制改造步伐,进一步加强对全市拟上市的 “锦纶股份”、 耐吉集团、“中兴电子” “沁园科技”等企业的指导和服务,促进企业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强化管理,提高整体素质。三、做响品牌。品牌是企业的生命,是一种高潜质的资源,是提升产业层次、赢得更强竞争力的根本。近年来,我市虽然在品牌经营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真正叫得响,有影响力的品牌很少,到目前为止,仅有“三A集团”取得我市首个全国驰名商标。因此,建议政府部门尽快制订实施品牌培育计划,指导和帮助企业、行业开展品牌发展工作,争取更多的优势产品进入“中国名牌产品”目录。要加大扶持力度,实施积极的品牌激励政策,鼓励企业争创品牌。通过定牌、贴牌逐步发展到自主创牌、联合创牌的路子,加大投入,扩大宣传,树立企业品牌经营的意识,通过若干年的努力打响几个像雅戈尔、波导等在全国甚至在世界上都有影响力的品牌,提高工业经济品位。
4、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要强化政府职能,优化发展环境。创造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对促进慈溪工业经济再次腾飞相当重要。一、改善硬环境。就是要研究和解决生产要素短缺的状况,进一步改善企业生产发展的基础条件,建议政府要在有效的供给范围内充分合理地调配,使生产要素发挥最大的效能。要做好杭州湾新区和慈东工业区块文章,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进一步发展构筑创业平台,引导产业集聚发展。要在严格落实项目用地指标控制,探索项目用地公示和即征即用承诺制,做到“急需先用、择优供地”,进一步规范用地行为,制止建设用地的浪费闲置。要提高土地的投资强度和建筑容积率,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同时要调整企业入园门槛,放宽企业征用土地面积限制,引导中小企业向区块集聚,为解决中小型企业的创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要整合在其他区域分散的企业,通过开辟区块集中安置、建标准厂房等形式,为中小企业改善生产条件提供便利,如横河分散零乱的轴承加工企业,应尽快加以整合。要十分重视当前水、电短缺的问题,政府要积极发挥资源调控作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二、优化软环境。建议市政府要进一步明确政策导向。加快建立大企业大集团的培育体系,制定和出台加快龙头企业、成长型企业培育发展的政策意见,进一步鼓励支持企业做大做强。要进一步研究财政扶持政策,完善企业技术进步、科技创新和改造、发展高新技术产品,争创名牌产品(商标)的财政补助政策和奖励办法,奖励重点应向龙头企业、大型骨干企业、行业“排头兵”和重点技术项目倾斜,改变“普降细雨”式的做法,以真正发挥政策的激励和导向作用。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中小型企业的税收征管办法,针对小企业多、征收难度大的问题,一方面,税务部门要通过企业用电量、自行申报、核实等办法,合理确定缴税额度,另一方面,通过电子信息手段,方便纳税户的缴纳,同时也要向企业经营者广泛宣传税法,提高全民依法纳税的意识。要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建议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估监控体系,以企业的产品质量、安全生产、银行信誉、依法纳税为重点对企业的信用进行全面评估,并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公布,增强企业的信用意识,提高企业诚信度。建议市工商等经济管理部门要着力抓好打假治劣工作,对假冒商标、产品等侵犯知识产权的企业和产品要坚决予以查处,避免低价竞争、恶意竞争的行为,以形成一种公平竞争、秩序和谐、行为规范的市场氛围,尽力塑造“慈溪制造”的良好形象。要进一步完善服务机制。继续充分发挥政府的信息和组织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国内交流和合作,帮助企业提高自身创新能力。积极探索建立为企业解决国际贸易争端预警机制,便于企业开展对外贸易。要构建为企业集中进口产品核心部件的平台,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方便,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政府要支持和帮助建立行业协会,制订行业规章,规范行业行为,强化行业自律,形成行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良性机制。要逐步引导行业建立统一的产品质量标准、生产标准、指导销售价格等机制,以保护行业的健康发展。三、保障人文环境。要加强以企业家为代表的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就慈溪而言,各类高级人才缺乏,成为制约先进制造业培育的重要因素,因而,要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培养、吸引和用好国内外人才作为一项重大战略切实抓紧抓好。要为企业家提供生产经营、企业管理、经济贸易等方面的学习和培训,提高企业家素质;积极构建企教联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企业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中高级技工。要切实改善生活环境,通过推进城市化,改善和建设一流的人居生活环境,增强城市吸引力,促进城市竞争力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加大对污染源治理力度,建议市环保部门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环境污染排查治理制度,经常性地开展执法检查活动,特别是要严肃查处违法排污的现象。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继续强化“平安慈溪”的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保障工业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2004年8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