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市政协年初工作安排,近期,组织部分常委、委员专题就加快服务业中的商贸服务业发展问题,通过与有关镇、街道及市级有关部门负责人座谈和专题约谈委员、外出考察取经等形式,开展调查研究。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最近,市委、市政府为加快商贸服务业的发展,专门召开全市商贸服务业工作会议,确定了商贸服务业发展目标、总体思路,制订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优惠政策,这为商贸服务业上新台阶,提供了良好条件。到目前为止,我市商贸服务业逐步形成以骨干商厦为支柱、中小店铺为基础、专业市场为特色、传统商贸为主业、新型业态为补充的发展格局。
但同时,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我市商贸服务业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商贸设施不够齐全,消费集聚能力不强。慈溪商贸业,特别是零售业发展总规模虽已达到一定水平,但现有商业规模不大、档次不高,硬件设施与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还较大。商业网点多,规模小,普遍缺乏停车场等服务设施,尤其是缺少能代表慈溪商贸业发展趋势、能带动地区商贸业发展,并有可能成为城市形象的大中型商贸“龙头”企业。休闲购物已成为消费时尚,而慈溪现有商贸设施主要还是提供较低层次的日常购物需求,在购物环境、外观形象、内部结构、商品布置、广告设计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对广大消费群体缺乏吸引力。
二是经营方式单一,新兴业态发展不快。商贸业总量增加,主要依赖于传统商贸业在量上的增长,新兴行业增长不快,发展缓慢,带动作用极为有限。突出表现在,大型超市、大卖场、连锁店、生鲜超市以及反映当前消费时尚和潮流的休闲步行街等先进业态,发展得还不够快。同时,商贸业缺乏合理的层次和布局,集中在几个大中型市场的众多商业零售经营商品,品种雷同,经营方式单一,可谓“千店一面”,缺少特色。同时,众多的经营户分布不均,还造成了较为突出的“散、乱”现象。这些情况表明,我市的服务业档次较低,基本上处于一个低水平的发展阶段。
三是体制创新滞后,经营管理缺乏活力。众多的专业批发市场仍然延续着传统的市场管理模式,市场投资者通过收取摊位租金获得收益,管理的功能则局限在物业管理。一些专业市场,由于经营体制和管理方面等原因,长期得不到改造,面貌依旧;经营者大多是以个体户的身份单独从事批发和零售业务,规模普遍较小。同时,在市场经济环境发生变化,新型业态不断占去传统市场份额的今天,个体户经营难度增大,商品市场也存在着改进现代商品经营方式的现实压力。
四是发展氛围不浓,增长幅度日趋缓慢。由于我市民营经济较为发达,把“工业立市”作为我市的发展战略,全市主要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推动工业经济的发展上,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对商贸服务业发展尚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缺少必要的培育、引导和支持,特别是在认识上存在偏面性,认为商贸业难以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过去不太化精力去抓,照样能发展起来;也有的认为,搞商贸业不如搞工业实在,不愿搞大的投入等等。因此,在经过早期总量扩张,取得先发优势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幅度趋缓。
二、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的几点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慈溪商贸业经过量的扩张、积累后,有了较好发展基础。特别是,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开通,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消费流的双向和多向流动,必将打破慈溪的商贸消费由慈溪人消费的局限性,我市商贸业也将由静态的、相对封闭的状态,转变为动态的、更为活跃的状态。区位条件的根本性转变,交通的便捷,既为慈溪承接国际大都市上海的辐射,加速新一轮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也为消费打开了“方便之门”。慈溪能否成为吸引大量消费的目的地,最关键的是要尽快营造商贸服务业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亮点”、“精品”。慈溪具有较雄厚的经济基础、繁荣发达的工业制造业和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等独特优越条件,为加快商贸服务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现实基础。面对新的形势和发展要求,必须加快商贸服务业的转型升级,不断提高商贸服务业水平和档次。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统一思想,加快营造发展的良好氛围。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商贸服务业的地位和作用已越来越重要。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其商贸服务业的发展越充分。有关资料表明,发达国家服务业多数达到三个“70%”的水平,即服务业产值占经济总量的70%左右,GDP增长的70%来自于服务业增长,服务业吸纳了70%的就业人员。我市已进入到工业化中期,具备了进一步发展商贸服务业的基础。商贸服务业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优势。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可以有效地降低经济增长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这对于有效缓解当前经济增长方式与资源、环境约束之间的尖锐矛盾,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另一方面,商贸服务业的发达程度直接影响着整个区域的经济运行效率,甚至决定了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劣。抓商贸服务业,就是抓环境,就是抓发展。因此,我们要抓住“大桥经济”难得的发展机遇,以战略眼光审视我市的商贸业发展问题,立足本地实际,放眼周边地区和长三角大市场,确立自己的发展目标,进一步增强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商贸服务业发展作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突破口来抓,不断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
(二)精心研究,尽快制订商贸发展规划。要根据慈溪商贸业发展趋势和城市化发展要求,按照今后慈溪商贸业近期和中期发展规划,市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应尽快研究制订商贸业发展详规,并抓紧启动建设。在中心城区,要重点布置规划一批具有较高水准的商贸功能区,侧重布局重大商贸项目,构建好城市空间体系,提升城市形象。在杭州湾新区,要尽早确定商贸业功能区块,为建设与工业企业相配套的大型生产性、生活性商贸设施,留足空间。在各中心镇,也要根据本地区的人口集聚情况、流动状况、商贸发展现状以及产业发展和居民生活需要,制订镇级商贸业发展具体规划方案,尤其要做好东部观海卫镇、西部周巷镇的区域性商业发展规划。同时,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要坚持规划的刚性,防止规划在执行过程中由于人为原因而更改、走样,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
(三)明确目标,突出商贸发展的工作重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把工作目标定位为发展大商贸,构建一个具有竞争能力的现代商贸经济区上,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建设大型商贸基础设施、塑造城市形象上,放在整合商贸资源、提升商贸业层次上。要突出建设集购物、休闲、游乐、观赏、美食等于一体,适应慈溪经济的现代化的国际级的大型商圈,如欧尚、摩尔等,培植商贸服务业新“亮点”、扩大承载力,增强吸引力。要着力推进传统商贸改造,发展现代商贸。以建设与商业相配套的基础设施为重点,鼓励现有商贸服务企业加大软硬件设施改造力度,改善购物服务环境,扩大经营范围,走品牌营销和规模经营之路,重点发展精品经营、品牌专卖等现代零售业和高档次服务行业。要在城区中心改造、建设1-2条风格独特、环境优美、设施先进、特色明显的步行街,营造凸现城市形象的靓丽风景线。要打造城区商业中心。围绕经济与文化,购物与游憩,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思路,建设集时尚消费、特色餐饮、休闲购物、文化娱乐于一体的商业中心,建成一些能代表慈溪商贸形象的人文景观和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要大力实施品牌经营战略。要进一步加强重点商业街区的规范管理,塑造整体形象,创名牌商业街区。鼓励商业企业创品牌商店、品牌企业,大力发展品种丰富、服务优良、质量可靠、信誉度高的品牌企业。要大力引进具有国际商业品牌的企业和著名品牌专卖店、精品店,通过引进和改造,提升商贸服务档次。要加快农村商业网点的建设。扶持发展如“慈客隆”那样的商业龙头企业向农村拓展,大力推进社区和农村便利便民连锁经营发展,方便居民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四)整合改造,培育专业市场做大做强。对现有商品交易专业市场,要从改革管理体制、下放权限着手,从提升现代化水平出发,通过整合、改造等办法,注重发展规范化、专业化、规模化、高档次的专业市场。建议对具有强大产业支撑的胜山布角料市场等,必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其购物环境、提升其产品档次;对于周巷中国食品城等生活消费型市场,可考虑改造、建设成以现代化的大型配送为主业的新型专业市场。要以现有农贸市场为基点,有选择地逐步推进超市化改造,使传统的农贸市场实行公司化经营、规范化管理,有利于政府、社会和消费者对企业法人的监督,也有利于改变城市面貌,提升商业业态和城市品位,进一步改善购物环境。要重视做好“脏、乱、差”问题严重、经营条件简陋的农贸市场的管理和整顿。
(五)强化服务,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是要多元化投入。要形成社会化、开放型的服务业投资建设体系,政府要对提升城市形象的重点商业项目的部分基础性、公益性、配套性设施作导向性投入,为投资者创造良好的投资硬件环境。商贸服务业涉及的所有领域要向民间资本开放,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向商贸服务业,加大对外招商力度,吸引那些国内外大型企业投资开发。二是加大政策服务。要加快把已经出台的政策细化、落实到位,用足用好这些政策,切实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政策支持要突出重点,避免“普降细雨”,要对那些立足长远、功能性强,产业带动力大的大型商贸建设项目,政策给予重点倾斜,可实施一事一议、“一企一策”,保证引得来、热起来。三是做好协调服务。推进商贸服务业发展必须加强领导,整体协调。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对发展服务业的政策要进行广泛宣传,对建设项目、特色商贸区块进行包装宣传和推介活动,提高知名度,增强影响力。要强化市、镇(街道)组织领导,市、镇两级应设立专门的综合领导机构,在服务业所占份额大的镇配备三产镇长,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上下联动,真正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四是创造安全消费环境。要积极推进商贸信用体系建设,研究制订市场主体和公平竞争等方面的管理办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大力扶持和发展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推动行业发展、加强行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要始终以“菜篮子”商品为主的食品安全管理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建立健全市场准入体系和检测体系,进一步强化源头监管和市场稽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