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中旬以来,市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通过听取有关部门情况介绍、召开各种座谈会、外出考察、走访了解等多种形式,就我市加快快旅游业问题开展了专题调研,并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旅游业发展基本现状与存在主要问题
自1995年我市成立旅游事业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以来,全市旅游业从无到有,稳步发展。但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市旅游业发展尚处在粗放型、单一型阶段,资源优势尚未形成产业优势,旅游业发展还有很大潜力可挖。特别是从我市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和大众对旅游消费需求来看,同周边旅游先进县(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一是旅游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二是旅游业发展结构不尽合理。旅游收入中吃、住、行、游、购、娱各要素比例不够均衡,特别是购物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远远低于旅游发达地区水平,这与我市经济发达的地位不相适应。三是旅游品牌效应尚不明显。经普查,我市共有各类旅游单体资源120余项,其中三级以上旅游资源13项,数量比较丰富。但由于缺乏整体策划包装,使旅游资源的规模效应不大,市场竞争力不强。“桥牌”工程尚未真正启动,对外有吸引力、叫得响、上档次的旅游精品项目十分稀少,导致我市本地游客出去的多,外地游客进来的少,进出比例严重失调,所以每到“黄金周”,本市宾馆、饭店生意反而显得冷清,从而影响了我市服务业整体发展。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制约我市旅游业发展的不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主要表现在,部分领导干部对发展旅游经济的重要意义认识还不足,没有充分看到旅游业的巨大发展潜力和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推动作用,甚至在观念上仍然把旅游业简单地理解为游山玩水、吃喝玩乐,在思想上重视不够,工作上力度不大。全社会对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共识尚未真正形成,气氛还不够浓厚,旅游部门唱“独脚戏”的局面仍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据调查了解,一些部门对旅游工作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有的部门对旅游基地建设不关心、不热心,对旅游工作理解支持不够,对旅游部门上门商量工作缺乏应有的配合。少数拥有旅游资源的镇对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性不高,风险观念较弱,开拓创新意识不强,认为只要工业经济上去了,搞不搞旅游无关大局,个别镇甚至从未对本地旅游业发展作过专题研究,更没有实质性的动作和措施。上述偏见和态度,已成为我市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思想障碍。
2、管理体制还不够顺畅。一是组织领导体系不够健全。现有的市风景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只是一个非常设机构,大量面上的工作主要靠旅游部门独家承担,而旅游部门又面临着人员少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组织协调力度有限等诸多困难,在推动旅游业发展中处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尴尬境地。同时,由于镇(街道)没有配备专管旅游的领导,虽有兼管,但职责不很明确,致使很多工作难以真正落到实处。二是旅游资源多头管理,难以协调。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由于旅游资源分布地域不同和历史原因,我市一些旅游资源存在着多方归属、多头管理的状况,严重制约着我市旅游景点的开发与建设。据调查了解,现有市内旅游资源既有属于市级相关部门的,也有属于有关镇(街道)的,又有属于村级组织甚至个人的。由于管理体制尚未完全理顺,各部门考虑的角度及利益不尽一致,从而产生了各自为政、封闭运行现象,对景区、景点的保护利用、开发建设、管理和日常运行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而旅游部门也因角色不明,职权有限,往往难以开展有效协调。长此以往,任其自然蔓延,我市的旅游业整体优势将难以得到有效发挥。
3、投入机制还未激活。全市尚有许多旅游资源没有得到综合开发,这些景点全部由政府直接投资是不现实的,但是缺乏政府的必要引导,景点建设也无法启动或者启动缓慢。这就需要由政府建立具有市场融资功能的“造血”机制来筹措景点建设资金。但是目前这种“造血”机制由于各种原因尚未真正形成,主要原因有:一是周边地区相对我市已经形成了良好的旅游投资环境,造成旅游投资资本流向其他地区;二是本地的投资商对投资本市旅游业还存在一定的观望程度,特别是在具体的投资项目上,希望能够有国有资本一起参股;三是在投资旅游景点建设上,还有较多的政策性因素,比如拆迁政策、土地政策等等。
4、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吃、住、行、游、购、娱等一系列旅游服务体系还不完善,现有的旅游机构及服务场所大多小而分散,各自为政,没有形成整体优势。高档、大型游乐设施仍处于空白,地方特色旅游产品少,且缺乏相应供销场所。导游专业人才短缺状况十分严重,游客投诉管理机制也还未建立,整个旅游链还处于松散状态。
二、加快发展我市旅游业的几点建议
今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我市要实现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必须加快服务业发展,扩大服务业规模,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旅游业是高关联度产业,是服务业中的重点产业。因此要充分发挥旅游经济“兴一业、旺百业”的龙头带动作用,以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动服务业的规模扩大和产业提升,进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推进国民经济从“二三一”向“三二一”的结构转变。为此提出几点建议。
1、提高思想认识,树立全新观念。在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我们必须重新认识旅游业这个“朝阳产业”,树立全新观念,明确主导思想,确立旅游业地位。旅游业资源消耗少、投入效益高、发展前景好,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对提升服务业总体水平,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社会就业、扩大市场需求、改善投资环境、丰富文化生活、推动社会事业进步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作用。据有关部门测算,我国旅游业直接收入每增加1元,会给相关行业带来4-5元增值效益;旅游业直接收入每增加1美元,利用外资额就相应增加5至9美元;旅游业直接就业者每增加1人,就带动社会就业4-5人。发展旅游业不仅是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强区域竞争力的有效手段,而且也是我市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必然要求。2006年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三大盛会,将为我市旅游业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特别是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今后我市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将不断凸现。然而,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大桥优势并非我市所独有,一些邻近大桥的县市早已着手考虑做大桥旅游文章,而且力度相当大,如果我们不加快工作进程,迎头赶上,就有可能坐失良机。“失去一次机会,就会落后一个时代。”为此,建议政府要正确把握当前旅游业发展的良好条件和战略机遇,切实按照“发展大旅游、开拓大市场、形成大产业”的要求,进一步统一全市上下的思想,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通力合作,打造具有鲜明特色优势的旅游基地,变“小旅游”为“大旅游”,努力实现我市旅游业的重大突破和跨越式发展。
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进一步解放思想,着实树立四个新观念,促进旅游大发展。一是现代的旅游资源观。突破单纯依靠自然禀赋和历史遗产的传统旅游资源观,一方面注意保护、利用自己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风光;另一方面注意开发一切可以对当代人构成吸引力的政治、文化资源和科技成果,将其宣传、包装、推介,创造独特的亮点,使其成为颇具魅力的旅游资源。二是综合收益的大旅游观。综合考虑吃、住、行、游、购、娱等各个环节,不把眼睛只盯在景点门票收入上,而把注意力放在景点对整个旅游产业的带动上,放在旅游业对本地经济增长的拉动上,放在对就业岗位的创造上。三是可持续发展的开发观。开发是发展的客观要求,保护是开发的重要前提。要按照“严格保护、合理开发、持续利用”的原则,把我市丰富的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收藏保护好,开发利用好,走资源节约、生态平衡、集约发展的道路,保证我市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四是完善高效的服务观。把服务作为旅游“六要素”之中的第一要素,铸造魅力恒久的特殊旅游资源,努力实现旅游发展重心由单纯观光旅游为主向观光、休闲、度假、消费为主转变,力争把慈溪建成旅游大市。与此同时,要高度重视对外宣传工作,通过制作旅游专题片、宣传画册、慈溪旅游网、电视广告、大型户外广告牌和报纸专版等形式,进一步加强旅游项目的宣传推介工作,全方位宣传慈溪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不断扩大影响,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
2、创新管理体制,激活投入机制。首先,要建立和健全旅游业发展的组织领导体制、重点旅游景区的开发管理组织。进一步强化市风景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协调职能,加强旅游重点镇的领导力量,建议在观海卫、三北、桥头、天元和杭州湾新区等旅游开发建设任务较重的地区配强分管领导,建立专门的工作班子,明确职责和任务,集中力量抓好旅游基地建设。充实旅游部门的人员力量,完善工作网络。发展旅游业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的支持和配合。要正视目前一些旅游资源多方归属、多头管理所带来的种种弊端,积极协调,理顺和创新管理体制,整合资源要素,在全市范围内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保护和统一管理。其次,要激活旅游业投入机制。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促进多元市场投资主体跟进,发挥政府资金的乘数效应是建设旅游精品项目的重要抓手。建议尽快组建市旅游投资发展公司,实行独立运作,企业化管理,重点开发建设具有市场前景的景点及相关基础设施。政府以基础设施投入为引导,吸引市场投资主体来开发旅游项目。同时通过奖励和补贴,引导社会资金的流向。根据我市实际,制订出台推动旅游业发展的激励政策和措施,鼓励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旅游业的开发和经营,逐步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市场运作”的旅游投融资机制。加强对旅游业的宏观调控,不断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着力解决景区道路建设和旅游交通车辆保障等问题,不断优化旅游发展环境,使我市的旅游业逐步走向快速健康的发展轨道。
3、突出开发建设重点,着力打造大桥品牌。建议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按照我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找准定位,明确近阶段旅游基地建设的主攻方向和发展重点。尽快实施旅游“桥牌”战略。杭州湾跨海大桥已经全面开工。如果按照大桥建成时基本建立起休闲旅游基地框架这一基本目标来计算,只剩下3年左右时间,已经十分紧迫。目前大桥对岸有关县市也正在加紧开发大桥旅游项目,如果我市再不抓紧实施旅游“桥牌”战略,大桥旅游品牌将有可能被他人占去,这对我市来说是十分可惜的。在大桥通车时,慈溪应该掀起她的头盖,在世人面前展现美丽风姿。因此,要全力做好大桥旅游文章,尽快确定杭州湾滨海旅游区块包括杭州湾湿地的具体规划红线,进一步策划大桥旅游精品项目,挖掘“大桥游”内涵。除了做好桥文化的文章以外,同时还要做好潮文化、盐文化、围垦文化等方面的文章,可以考虑建造世界名桥博物馆、围垦文化主题公园、观潮台、海地游乐场、滨海度假村等设施,可以建造大型会展中心和地方特产购物中心,也可以引进高档次、高品位的旅游娱乐项目,并抓紧启动开发建设。要加强组织保证,建议组建由市长或分管市长为挂帅的杭州湾滨海旅游区块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具体实施可借鉴绍兴县柯岩、鲁镇等景区开发的成功经验,实行“充分授权、封闭运作、滚动发展”的办法,多轮驱动,多元化投入,确保大桥景区上档次、有品位,增强吸引力和辐射力,充分发挥其“龙头”作用,努力打响慈溪“滨海桥城”的旅游品牌。
同时,深入挖掘古文化资源,明确时序,确保重点,有序开发五磊山风景区、达蓬山文化旅游区、上林湖越窑遗址等具有较高历史价值的景区。做强做大旅游产业,努力在大桥建成前,建成若干个在长三角乃至在全国范围内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旅游景点,使我市的特色休闲旅游基地初具规模,真正形成其特色和优势,使旅游业在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有较快增长。
4、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开发旅游商品。旅游商品是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旅游商品购物在旅游六大要素中最富弹性,购物花费可能是其它要素花费的好几倍,也可能是零消费。旅游购物花费偏低一方面说明我市旅游商品对游客缺乏吸引力,另一方面也表明开发旅游用品、工艺品、纪念品等商品,发展购物旅游,是我市旅游业发展的一大潜力。为此,建议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旅游商品开发力度。一是要改变旅游商品开发是旅游部门事情的陈旧观念,要在政府协调下,依靠工业(生产旅游商品)和商贸业(销售旅游商品)以及工商、物价等管理部门(打击假冒伪劣,使商品价廉物美)的共同努力,逐步营造旅游购物的基础、条件和环境。二是要抓好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开发出能代表慈溪的特色与水平、规模与档次的旅游商品,以特色鲜明来吸引游客,以规模优势来产生效益。根据本地特色,面向大众,大力开发各种不同类型,真正符合市场需求的旅游纪念精品。三是要抓好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引导管理工作。选择一批开发积极性高、生产基础条件好的企业,通过宏观指导、政策扶持、资金投入集中力量开发几种有广阔市场的旅游商品,再通过有意识的宣传推广,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给生产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而充分调动其他企业积极性,形成我市旅游商品开发的规模优势。
5、完善服务体系,强化区域合作。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环节,不断完善服务体系。要加强景区环境卫生、交通、社会治安等方面的管理,使游客游得满意、放心、安心。加强对旅行社的管理,规范竞争,通过出台相应激励措施,积极鼓励旅行社广开门路,多渠道吸引外地游客,促使旅行社不断做强做大。加强对旅游宾馆饭店的管理工作,引进先进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塑造对外良好形象。重视旅游业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努力把我市的旅游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旅游业是一个跨国家、跨地区、跨行业综合性极强的经济产业,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我市旅游业应打破地域界限,淡化行政界线,加强与外县市省之间旅游线路的连接与贯通,加强区域合作,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客源互送,做到资源共享和客源共享。既要加强与宁波市内、省内各地之间的协作,融入全省性的旅游网络;又要加强与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协作。同时,随着城市综合实力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范围可扩大到与北京、山东、广东及其他省市,形成远程资源地和资源互不替代的互补关系,从而成为中国旅游大区域中的重要一环,促进区域整体宣传效应,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形成旅游大市场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