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我市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2005-03-09 阅读: 584
关于加快我市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慈溪市工商业联合会
服务业,又称第三产业,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的服务业有了长足发展,2004年1-3季度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5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1.6%,服务业从业人数超过15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21%,服务业已成为拉动我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和吸纳安置劳动力的重要渠道。
但我市服务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服务业总量和规模仍显不足,去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33.7%,比宁波市、浙江省平均水平分别低4个和6个百分点,与省内发达的义乌、温岭分别低10个和2.2个百分点;服务业内部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发展主要依赖于商贸、交通、邮电、金融、房地产等传统行业的发展,旅游、信息、中介等新兴行业的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快;服务业作为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尚未全面建立,阻碍服务业发展的传统体制因素还未改变,市场竞争机制不够健全,市场秩序不够规范,市场管理和监督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服务业发展还没有摆上应有的位置,我市服务业在整个经济结构中的份额已占三分之一,对国民经济增长和对慈溪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分别达40%和52%。但从社会对服务业发展的支持来看,同其他产业相比,无论是领导重视程度,还是政策支持力度,存在较大差距。据统计, 2003年市财政奖励农业、工业的资金分别是1.2亿元、2.8亿元, 而服务业仅385万元,政策支持明显偏少。
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杭州湾新区的开发和浒山城区的拓展,我市服务业发展将迎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为此,就加快我市服务业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统一思想,形成上下共识。
首先,全市上下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重大意义。加快发展服务业,有利于扩大消费、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加就业、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建设精神文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有利于从根本上促进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发展服务业,有利于延长产业链,推动产业融合,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增强为先进制造业基地服务的能力,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加快发展服务业,有利于增强城市的聚集和辐射功能,提升城市创新和管理功能,扩大对外开放和拓展城市功能。
其次,在认识上要克服三种思想、树立三大观点、把握三个关系。一是要克服把发展服务业与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工业立市战略思路对立起来的思想,树立一、二、三产业联动协调发展的观念,正确把握发展服务业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关系;二是要克服把发展服务业认为是传统的“小三产”的思想,树立“大三产、大发展”的观念,正确把握发展服务业中发挥慈溪综合优势与扬长避短实现错位发展的关系;三是要克服服务业发展靠市场机制自生自灭的思想,树立服务业发展是社会全面进步、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分工专业化的体现和需求的观念,正确把握发展服务业中按市场经济规律与政府有序引导培育扶持的关系。
再次,要把发展服务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提高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要把发展服务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像抓工业经济一样重视服务业,在领导精力安排、人员力量配备、财力物力投入等方面给予保证。
二、统筹规划,明确战略定位。
制订全市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要在以下三方面做好文章。
一是围绕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努力在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方面上一个新台阶。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以规划建设杭州湾新区现代物流基地为抓手,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体系,建立物流公共信息和物流运输平台,积极培育和引进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增值的比重。积极发展会展业。根据近年全国各地来我市以观光大桥为主的考察团快速增加的趋势,下步要加快会展中心建设,扶持发展会展业,完善会展服务体系,打造会展名城。发展壮大金融服务业。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进金融市场化,健全金融组织体系,鼓励发展民营金融机构,积极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来我市设立分支机构。
二是围绕方便群众生活和提高生活质量,努力在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方面上一个新台阶。大力发展现代商贸业。要以推进流通现代化为主线,加快商贸业态创新,积极改造提升传统商贸服务业,大力发展连锁、配送、代理、电子商务等现代营销方式,努力构建大中小结合、内外贸一体手段先进的现代流通体系。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要本着便民、利民的原则,整合现有社区服务资源,健全服务网络,拓宽服务项目,加强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建立以市场运作为主导,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满足不同群体需求的社区服务体系。稳步发展房地产业。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调整房地产结构,推进经济适用房建设,切实解决部分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难问题,积极探索新的房地产政府调控体系,促进我市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休闲旅游基地要求,根据“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市场运作”的发展原则,加快旅游资源整合,扩大旅游产业规模,打造旅游知名品牌,创新旅游发展思路,使我市由旅游客源输出地向旅游客源输入地转变,努力打造杭州湾南翼旅游胜地。
三是围绕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和提升城市品位,努力在发展知识型服务业方面上一个新台阶。大力发展信息产业。牢牢把握信息服务的新技术、新业态,坚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鼓励扩大信息消费相结合,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以网络信息服务为主体的公共领域信息化,努力使信息服务进社区、进家庭。积极发展和规范中介服务。要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大力发展决策咨询论证、会计审计、律师公证、资产评估、质量论证、经纪代理等知识型科技型中介服务机构,充分发挥其服务、沟通、公证、监督等功能。大力发展文化传媒业。要围绕建设文化大市的目标,充分发挥我市“移民文化、围垦文化、青瓷文化”优势,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拓展文化产业领域,大力培育文化市场,加快文化传媒网络建设,推动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完善科技、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体系。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进科技服务市场化、社会化。加强基础教育,积极发展成人教育、继续教育,推进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加快构建开放式终身教育体系。加强公共卫生建设,进一步健全医疗服务体系,积极开展疾病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等服务,满足居民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要。
三、立足当前,寻求重点突破。
建议今明两年我市服务业发展要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突破:
一是在消费安全体系建设上有所突破。加强城乡消费流通网络建设,发展农村放心便利店、农资营销连锁店和中心菜市等“二店一场”,力争实现生活消费领域镇镇有一个规范化农贸市场和连锁超市,村村有放心便利店和消费维权监督站;生产资料领域镇镇有农资连锁专卖店。加强以粮食、菜篮子商品为主的重要商品基地建设,确保政府宏观调控,严格实施以商品市场、商场超市为重点的流通企业商品准入制度。
二是在优化整合市场上有所突破。通过对现有各类市场的整合、兼并,优化重组,增强市场集聚和辐射功能。一要对全市商品市场进行规划布局,为服务杭州湾、慈东工业区块、制造业基地,在大桥东侧布局建造一个规模大、影响大的专业市场。同时,对现有各大市场,采取“政策扶持、改革机制、优化环境、创新经营”等措施,做大做强,逐步培育成几家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专业市场。二要加大商品市场的改制力度,除涉及人民生活关系密切的重点农贸市场外,对政府国有独资或控股、参股的商品市场,要尽可能推向市场,实行市场化运作,鼓励境内外企业、市场主体等社会力量,参与市场的股份制改造,加快推进商品市场的市场化、企业化步伐;三要加快推进农贸市场建设,通过对现有农贸市场的改造和创新,全面提升我市农贸市场档次。
三是在培育旅游亮点上有所突破。要利用杭州湾大桥、海滩、海滨水域等自然景观优势,力争在大桥建成前,打造一条观光休闲旅游线;培育建设亮点,利用徐福、达蓬山文化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优势,打造一个具有观光、度假、健身、娱乐、商务会议等多功能的优秀旅游区;深度开发五磊山景区,启动二期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休闲度假设施,构筑一个功能完备的风景旅游区。使国内外游客在途经大桥时被美丽的慈溪所吸引,驻足神往。
四、加强领导,优化发展环境。
1、加强组织领导。建议市委、市政府建立市服务业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市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加强对服务业的领导;强化市第三产业办公室的协调职能,充实人员力量,明确综合指导、政策调研、项目招商、监督管理等职能。各镇(街道、开发区)都要建立健全服务业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明确分管领导,根据本地经济结构和服务发展状况确定相应数量的专职人员,在现有机关部门中选调合适人员充实到办公室工作。要积极引导支持,加快建立服务行业协会,赋予行业协会在价格协调、行业标准、行业自律、信息交流、咨询服务等方面的职能作用。
2、完善政策扶持。政府要在推进服务业发展的进程中充分发挥调节作用,合理引导资源和要素向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方向流动,服务业领域的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要优先列入市重点工程,优先保证项目用地,强化财政支持,加大对服务业的扶持,扩大服务业发展基金的规模额度,对那些带动力强、发展前景好、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企业,进行重点政策倾斜。要清理和规范服务业收费项目,完善市场价格监测体系。
3、改善发展环境。积极营造发展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广泛开展服务业发展意义的宣传,动员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服务业的发展,营造服务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放宽市场准入,按照“非禁即入”原则,积极引导和鼓励民资、外资进入基础设施、公共事业、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中介服务等行业和领域。进一步深化投资、财政、税收、金融、工商管理等领域的体制改革,为服务业的发展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发展环境。同时,强化市对镇(街道、开发区)服务业工作的考核力度,明确目标责任,增加考核比重,推进全市服务业发展。
版权所有 : 政协慈溪市委员会 Copyright 2018 cxzx.gov.cn
主办单位: 政协慈溪市委员会 联系电话: 0574-63980926 地址 : 慈溪市行政中心
ICP备案 : 浙ICP备18047331号-1 建议使用IE8及以上版本IE浏览器, 1366*768以上分辨率 技术支持: 谷多网络
您是第6494467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