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立市”靠基础 中小企业不可忽视
市政协周巷联络委员会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工业经济以中小企业为基础,以年均27%的增幅快速发展,至2003年,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中小企业的经济总量达到969亿元,占全市工业总量的96.7%,销售收入964亿元,利润总额达到64亿元,就业人数达到47.8万人。中小企业为我市的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其地位和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一、当前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从二○○三年下半年以来,我市中小企业积极应对国家宏观控紧形势,克服能源、资源、资金供应紧缺和原辅材料大幅涨价的不利因素,总体上仍能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但在发展过程中确实存在着结构层次低、产业同类化、产品低档次、组织化分散、产品模仿跟风,投资一哄而上,同行排斥、低价倾销等不少问题,当前特别是:
1、用地瓶颈突出。自去年国家加强宏观调控以来,中小企业因用地困难已经制约着他们的发展,大多数中小企业生产用地已严重超出正常承载负荷,厂区内各种设备、物资堆放靠见缝插针,容积率已远远超过正常范围。虽然中小企业限于自身实力和发展实际,对土地的需求量并不是很大,但由于种种原因,要真正拿到用地指标很不容易,促使一些企业向市外、省外发展。
2、融资难、贷款难。除了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外,主要是商业银行的稳健性原则与中小企业的高风险特点存在矛盾。中小企业信用度不高,家底薄,经营粗放,技术落后,设备陈旧,财务数据不真,资料不全,信息失实,贷款抵押物不足。国有商业银行责任管理体制的加强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与业绩挂钩的薪酬体系,出于防范意识,使万元以下的中小企业很难成为金融机构的放贷对象,从而增大了中小企业贷款的难度,导致部分企业为了经营周转资金只好通过民间借贷的渠道解决。
3、管理基础薄弱。许多业主在只要“有业务、能生产、有钱赚”思想支配下,忽视内部管理工作。导致财务管理不规范,大多数企业未配备专职的财会人员,缺乏基本的产品成本核算,台帐式淘箩帐;生产现场管理混乱,办公、车间、仓库、生活场地不分,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有的属家庭作坊式生产,靠租用民房、仓库作工场,场地狭小,车间通道不畅,一旦引发火灾很难扑救,并殃及周围,极易引发群死群伤恶性事故。
4、人才严重短缺。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实力差,员工工资待遇不高,影响人才的引进。现有人才有了好的去处,都想“跳槽”,留住难。今年受“民工荒”的影响,来慈打工者减少,大多数企业用工紧张,招工困难,一线工人比较短缺。
随着我市工业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张,以及企业个数的增加,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工业立市,抓大放小、扶强扶优”的指导思想,工作重心转向了重点企业,市、镇两级有关职能部门,跑大企业的多,想大企业的多,忽视了一大批中小企业,使大批中小企业主深感市场竞争不公平,在当地发展无望。
二、加快中小企业新一轮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统一思想,处理和把握好“抓大不放小”的辩证关系。
纵观我市经济成长发展的历史,众多的中小企业是我市工业经济由弱变强的基础。现在的集团型规模企业都是由小企业演变而成。没有昨天的小企业,就没有今天的大企业。任何时候不可忽视中小企业的发展潜力。各级政府要想保持经济实力强市,必须在坚持 “工业立市”和“扶强扶优”两个不动摇的前提下,营造“今天的中小企业,过三、五年,就是大企业”的氛围,进一步掀起中小企业发展的热潮。在当前,特别要处理和把握好四方面的辩证关系:一是国家依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和中小企业的权益,非公有制企业和中小企业要依法经营,照章纳税,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二是国家制订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非公有制和中小企业要认真执行国家的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其他政策;三是国家为非公有制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创造公平的环境,非公有制企业和中小企业要自觉遵守市场规则,规范财务和资金管理,守法诚信;四是社会营造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的舆论环境,非公有制企业和中小企业承包要通过改革创新,提高自身素质,以优质产品和服务赢得社会的信任。
2、强化政府服务意识,做好中小企业的服务保障工作。
提高办事效率,简化审批程序和手续,彻底改变目前那种只批不管、只罚不教、只收钱不服务的官办作风。创新政府服务手段,摒弃一切人为的设置,放宽对中小企业的市场准入门槛。强化对公共产品、公共资源的提供和支持,在培植集团、龙头企业的同时,“抓大不放小”积极扶持,加快中小企业发展。进一步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在道路交通、电力设施、供水能力、土地资源的整理开发等方面,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强化对具有提供公共产品性质的行业或产品的支持、扶持,特别是对家电、轴承、轻纺、模具等行业,加快全市性的公共服务机构的建设,加大技术开发、产业信息、产品检测、展示平台、技术培训等服务,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的环境。
3、强化经营者培训,提高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企业家是慈溪经济发展的最大资源和最宝贵财富。加快职业经营者队伍的培育,培养创新能力,提升经营者的综合素质。积极创造有利于高素质的经营、管理、技术、经贸人才的引进、培养、储备的环境,按照提高城市品位和文化内涵的要求,规划各类相应的人才公寓,重点解决高层次人才和大中专毕业生的居住、文化需求、信息交流等问题。针对当前工业企业招工困难、技术工人短缺的状况,加快各类技术岗位的教育培训,建立健全职业技工的培养机制,探索中小企业职教的新路子。
4、主动做好承接转移,促进中小企业集聚发展。
在目前土地控紧、水、电紧张的形势下,怎样把资源综合利用好,已经成为一个战略性的问题。加快标准厂房建设,推进工业集聚和产业的整合,既符合我市的实际,又是目前一大批中小企业所渴望已久的。通过标准厂房建设出租,增加镇村经济收入来源,对巩固农村执政基础,建设新农村有利。同时,也是实现资源共享,缓解电力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更是解决一部分中小企业因发展没有空间而被迫外迁,留住一部分中小企业继续在本地发展的有力举措。并对主动做好承接转移,集聚整合,优化产业结构创造了条件。通过空间的拓展,从有利于实现结构优化升级的角度,强化对外战略合作,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的市场渠道。可有序引导中小企业产业转移,实施国家产业发展政策,把转移的重点放在高污染、高资源消耗的产品和档次低但仍有市场生存空间的设备上,从而推动中小企业的产业升级;进一步强化外向带动,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升档次,鼓励中小企业自营出口,适应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
5、加快发展产业协会,实行行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在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行业协会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好多事情是政府无法可代替的。我市的行业协会从创立到现在,时间虽然较短,但已摸索出了规律,积累了一些经验。为此,建议市政府要积极引导,加快组建发展产业协会,并充分授权,让各产业的行业协会承担起部分政府转换剥离的职能,负责全市各行业的总体发展规划、整合资源、调整布局、制订产业政策,为市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作好参谋。
各产业协会要加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更好地执行行业产品和技术标准,规范企业行为。加强行业联合,走联合发展的路子。通过中小企业的联盟、合作,实现松散型号的产业横向整合,以产业链为纽带,加强资本联合,参股、兼并,实现产业纵向整合,增强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此基础上,积极借助行业协会的力量,推动产业导向政策实施,执行行业产品技术标准,规范企业行为。继续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对涉及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劳动用工、职工权益、环境保护、财经秩序等方面的不规范乃至违法行为,坚决予以严厉查处和打击,推进中小企业的规范经营和诚信经营。
(此文已作部分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