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提高环境质量 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市政协委员 方印华
慈溪经济的发展,近几年来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势头。但去年以来,全市经济的总体增长趋势减缓。2004年10月13日的慈溪日报第七版上,发布了慈溪与经济百强县前10名的差距,并预测要在25年以后,慈溪才有可能进入综合经济百强县的前10名。可见,要保持我市经济持续发展,并在发展中不落后于其他地区,任务十分艰巨。
一、当前制约经济发展的几个因素
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既有宏观调控方面,也有微观环境原因。宏观方面如资金短缺、能源紧张、工业原材料涨价等。在微观环境方面,也存在着以下几点亟待克服和改进之处。
1、生态环境因素
慈溪的环境治理,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但环境仍趋恶化,治理进度缓慢。在农村,由于家庭式的小作坊,尤其是电镀、冶炼、漂染等企业大量存在,不仅污染环境,土地遭受重金属污染,而且也使农民的健康受到严重威胁。农民在刚刚尝到改革开放的甜头后,却要付出健康甚至生命的代价。这一现象不但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也给医疗保险和财政支出带来巨大压力。这种以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增长已给我们种下了苦果。
2、法治环境因素
法制的完善,目的是为依法治国奠定基础,为社会的长治久安提供保障。但我市的整治环境却不如人意,主要表现在文明执法和依法办事上存在差距。
3、人文环境因素
道德建设的长期忽视,使得有些群众的是非观淡漠,在人心向背的作用下,见义勇为者越来越少,袖手旁观者越来越多。
4、资源环境因素
资源匮乏,环境恶化,自然界平衡失调,这是一个不容乐观的现实。有一个统计数据是这样的,我国每万元GDP的能耗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4倍,2003年我国的煤炭耗量占世界总耗量的30%,但创造的GDP却不到世界总产值的4%,其他金属耗量,木材耗量,水耗量与世界平均水平也相去甚远。
二、几点建议
1、构建文明和谐社会,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在政府责任体系中,构建一个文明和谐,公平竞争的环境是保证市场经济正常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尤其是对于紧缺资源的配置,更不能厚此薄彼。对于一项政策的出台,要有客观、公正、有效的评估机制,要防止非政府单位越权干预现象的发生。要着力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执法水平和服务水平。要构建有利于市场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格局。要建立和健全有效的投诉处理机制,对失职、失范的政府工作人员,要加大追究力度,以确保市场经济和投资环境健康有序,这是促进我市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治污工程实施
环境污染,积重深厚,治理成本昂贵。环境问题不仅关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健康。要认真总结以前在经济发展中所带来的沉痛教训,引导有关企业正确处理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个人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提高他们对环境污染给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危害性的认识,使防污治污工作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政府要加大投入,尽快建设与人口、社会发展相协调的污水处理系统,花大力气切实解决当前环境污染问题,防止一面治理老污染,一面又出现新污染的现象发生。加强调查研究,制订治理污染的有效办法。要以创建卫生城市为锲机,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对那些已建和在建的污水处理工程,要尽快发挥作用,要杜绝以往工程完工后由于相互撕皮而影响使用的事件发生。同时建议采用中水处理系统,由政府作专门的安排,这样既能保护环境,又能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3、启动文化兴市战略,追寻失落的道德准则
文化失真是导致道德失真的根源所在。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许多优良的值得我们发扬光大的实质与内涵,如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廉洁奉公、敬老爱幼等都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2004年9月5日,以许嘉璐、李羡林、杨振宁、王蒙等80余位专家学者为代表的文化人,发出了“甲申文化宣言”,这是复苏传统文化的一种巨大力量。建议市政府在新一年的工作中,增加“振兴传统文化,加强道德建设”内容,如修订公民道德规范,开展人格重塑工程,激活传统文化意识,提倡贫者富者的人格平等,这些既是以人为本的基本准则,也是发展经济的精神动力。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民富并不能代表国强。我们要走强国富民之路,首要的是要有精神的强大,文化的支撑,在精神和文化同时强大的基础上所成长起来的经济,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使我国的经济发展规范有序,长盛不衰。
(此文已作部分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