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2008-02-26 阅读: 627
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市政协经科和城资环委员会农林组
农业信息化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平台。如何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不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和谐发展,已成为我市当前急需研究探讨并解决的重要课题。
我市的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起步于1998年,成立了市农产品信息中心、建立全省第一个联接起全市各镇(街道)和所有涉农部门的农业综合信息网络,经过近十年的实践与发展,我市的农业信息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助推器”作用。2006年,慈溪农业信息化工作被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作为经典案例写进了《县域信息化示范指南》,先后被评为宁波市农经信息网络工作先进单位和国家农业信息化示范工程。
一、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市的农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在农业信息体系、信息服务功能、信息网络建设等方面还仅仅是起步阶段,与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相比,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实际需要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一)要素资源不足,制约我市农业信息化发展
资源的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市农业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因素,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力资源不足。农业信息化系统网络管理、网站开发、信息采编、信息化项目的实施缺乏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农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二是硬件资源不足。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硬件服务器设备和软件系统需不断扩充,但由于建设资金投入不足致使系统硬件技术改造相对落后,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信息化工作的要求。三是信息资源不足。农业信息的采集、处理方法还不够科学,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农业信息咨询服务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需要。
(二)组织体系不顺,影响农业信息队伍的稳定
到目前为止,市、镇两级还没有稳定的农业信息综合服务机构。市农业信息中心属农业局内设机构,虽经编委同意正式挂牌,但至今仍未核定编制,是宁波各县市区中唯一没有核编的农业信息机构,现有工作人员5人,2人借调,3人临聘。由于人员少而不稳定,力量显得单薄,难以充分发挥作用。镇、村缺乏专职的农业信息员。部分镇对农业信息工作重视不够,兼职农业信息员调换频繁,农业信息工作未列入镇(街道)的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影响了农业信息人员的积极性、队伍的稳定性,制约了农业信息化工作的推进。
(三)部门协作不畅,限制农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农业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化工程,不是某一部门能够单独承揽,同时农业信息也不是单纯的种养业信息,需要所有涉农部门、镇(街道)及媒体单位的通力协作。但目前部门协作不畅,严重限制了农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一是信息共享程度低。目前我市各涉农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够,受部门职能的限制,信息资源的采集和应用也较片面,如气象部门通过手机短讯发布的灾害性天气预警, 还存在发布面及针对性方面的欠缺,影响了农业信息的合理流动和最佳配置及信息综合功能的发挥,限制了我市农业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高。二是协作单位重视不够,支持力度不足。如“三北田野”电视专栏是农业局与电视台合作搞起来的栏目,目前由于主持人及配音不固定,缺少能够实地采访的主持人,造成节目的制作质量起伏较大,难于有效利用电视手段开展农业信息服务。
(四)传输渠道不完善,影响农业信息交流的时效性
农业信息工作的核心是信息量和信息流,目前我市在农业信息的收集、储备、传播、反馈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一是传输网络不全,存在“最后一公里”问题。由于部分镇村干部、农业企业、合作社及专业大户不会使用互联网,缺乏现代化沟通手段,信息不能直接传送到农民手中。二是农民的信息意识薄弱。小规模的生产经营使农民习惯于凭经验种养,同时,由于受经济和文化基础的限制,没有条件及时、直接地从网上获取信息,也没有能力上网发布信息。三是信息市场落后,信息交互性差。网络、电视、电话信息台等媒介之间缺乏有机组合和搭配。四是农业信息中心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兄弟县市、涉农机构、网上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之间缺乏稳定、快速、大容量的信息交流渠道。
二、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市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为切实加强我市的农业信息化建设,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真正用信息化改造传统农业、用信息化拉动高效农业、用信息化引导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为农业信息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农业信息化工作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其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扶助。建议政府有关部门提高对农业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加大对农业信息化建设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力度。一是完善各级农业信息服务机构。根据目前市农业信息中心的工作现状和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应参照周边县市的做法,解决市农业信息中心的编制问题,各镇(街道)应配备专职人员、村级安排兼职人员来负责农业信息化工作,以促进农业信息化工作的有序开展。二是强化农业信息工作责任制。将农业信息工作纳入各涉农部门和镇(街道)年终考核内容,并与各单位信息责任人签订目标责任书,制定相应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确保农业信息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增加资金投入。市镇两级应从支农资金中拿出一定比例,专项扶持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扶持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开展村级农业信息服务示范点建设,鼓励农业企业和大户等在东方农业网上设立主页,建设数字农业,加快农业信息化步伐。
(二)优化结构,提高素质,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持续的发展后劲
发展农业信息化建设,必须有一批热爱农业、熟悉农业、掌握信息技术的综合型的高素质信息人才从事这项工作,还需要有广大获取信息的“受众”。一是加强农业信息化管理和服务队伍建设。政府有关部门要注意选拔培养农业信息专业人才,舍得把最优秀的人才放在农业信息化这个“窗口”工作,加强对信息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逐步在我市建立一支专业技术和分析应用相结合、精干高效的农业信息专业队伍。二是加强农民信息员队伍建设。农民信息员是连接农业信息服务机构与广大农民的桥梁和纽带,加强农民信息员队伍建设是解决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有效途径,从农场经营者、种养大户、农民经纪人、专业合作组织以及村干部中选拔事业心强、有经营头脑、掌握一定农业技术、乐于为民办事的同志作为农民信息员,依靠他们把信息传到千家万户,努力建设一支素质好、业务精的农民信息员队伍。三是提高农民的信息知识水平。结合“绿色证书”和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强化他们的信息意识和提高他们获取应用信息的能力,使农民真正“懂信息、用信息”,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现代农业。
(三)整合资源,健全体系,为农业信息化建设开辟优质的信息渠道
在农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建议政府各部门强化组织协调和引导工作,制定各种扶持政策,推进农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一是加强对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统筹规划和指导。加快信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建立信息交流共享机制,推进农业信息系统、网站、信息资源的集成和整合,实现涉农公共数据的兼容与共享,使政府、企业和农户获得充分、有效的农业信息。二是提高信息分析加工能力,促进信息资源的综合、高效利用。对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农产品价格、农业病虫害及灾害天气等重要信息进行超前预测、预警预报,及时把准确、可靠、实用的信息提供给广大农民,真正发挥信息指导生产,促进销售的作用,同时防止信息污染和信息误导。三是加强信息采集点和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建立镇(街道)信息服务站和村、专业协会、农业合作社、科技示范场的信息采集点,充分发挥它们的推广示范、信息反馈等作用。
(四)创新服务,突出重点,为农业信息化建设寻找新的发展空间
为切实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需要进一步创新信息服务方式,多形式开展信息服务,多途径拓展服务空间。一是积极探索和完善东方农业网站的服务模式与服务内容,增强对农业信息发布、农产品销售、农业科技成果转让、专家咨询、网络营销等方面的服务支持,提高服务效率与效果。二是推广“三电合一”农业信息服务模式,根据农业部和省农业厅的要求,作为“三电合一”试点县(市),以现有网络和网站为基础,应重点建设语音服务系统,改进与电视台合作的“三北田野”栏目,增加一些子栏目的设置,提高信息容量、报道深度及制作水平,使其题材选择与制作更接近于广大农民群众的需求,把适用的信息及时传到农民和各类农业生产经营者手中。三是配合我市农村远程教育的需要,选择一批具有慈溪地方特色和优势的农业科技项目和农业重点产业,制作出高质量的农业科教片,为农民提供一批直观生动的先进实用技术资料。
版权所有 : 政协慈溪市委员会 Copyright 2018 cxzx.gov.cn
主办单位: 政协慈溪市委员会 联系电话: 0574-63980926 地址 : 慈溪市行政中心
ICP备案 : 浙ICP备18047331号-1 建议使用IE8及以上版本IE浏览器, 1366*768以上分辨率 技术支持: 谷多网络
您是第6494548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