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我市公众科学素质的对策建议
2008-02-26 阅读: 984
提升我市公众科学素质的对策建议
市政协科技科协界
提升公众科学素质是一项民生工程,对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建设效益和谐新慈溪具有重大意义。
一、我市公众科学素质的现状
市科协于2006年对本市公众(18-69周岁)科学素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我市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为3.38%,公众对基本科学知识的了解程度达到28.19%,对基本科学方法的了解程度为8.99%,对科学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了解程度为32.28%。我市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与宁波市2005年的2.85%、浙江省的2.55%相比,分别高出0.53%、0.83%个百分点。但是,与国际上有些国家比差距甚大,如美国公众具备科学素质2002年为17%,欧盟国家1992年为5%,加拿大1989年的调查结果为4%,日本2000年达到5%。与国内有些城市比,差距也很大,北京市公众具备科学素质2002年的调查结果为6.6%;上海市公众具备科学素质2002年调查结果为6.9%。
近几年来,我市的科普工作基本形成了政府推动,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社会各方予以支持的良好氛围,但为什么科学传播活动的不断开展,并没有带来公众科学素质状况的明显改善呢?究其原因,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开展科技普及的措施还不够有力。科学普及不仅是宣传科学精英、普及科技知识、传播科学方法和实用技术、推广科技成果,而且更重要的传播科学理论、科学思想、科学观念,弘扬科学精神。因此,科普宣传教育是提高公民素质的基础性工作,强化各成员单位的科学普及的职责、强化基层基础的展教功能,增加科学普及经费的投入,是提高公众科学素质的有力措施。但是,一段时期以来,各级政府对科普教育的重视和支持程度还不够。譬如科普经费的投入,较长一段时间在低水平徘徊,市财政每年的安排(安排3万至30万直到2003年),与当地经济、财政增长不相协调,到2006年底市级科普经费人均还不到1元(为0.80元);学术交流、外来民工科普经费还是空白;横向同义乌、温岭、诸暨等县市比差距较大。
二是公众接受科学教育的资源短缺。全市没有符合国家标准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科技馆,各镇(街道)重点村(社区)的科普设施也相当简陋,大众传媒介入科普教育、宣传的力度还不够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最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媒体有的还没有开设专项的科普专栏,即使已开设的,也是形式单一,内容贫乏,缺乏相互协调与合作,制约着公众获取科学技术信息的渠道。
三是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还在发挥作用。据中国科协2003年抽样调查,我国公众中有半数以上的人相信“抽签”,约1/4的人相信“星座预测”、“周公解梦”,1/5的人相信“相面”。据调查,2007年大年初一到初二,我市公众出现在不同地点的庙宇、寺院的约有七万人,这些公众中有一部分是去游览观光,但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为了子女能考上好的学校、丈夫新年赚大钱、婚姻能够美满、灾难疾病能够“消失”等等而来烧香拜佛。现代迷信以各种面目蔓延滋长,有的地方出现祭品、供品一条街,伪科学泛滥成灾。有的地方地下“六合彩”及聚众赌博呈蔓延之势,特别是党员、干部参赌现象也屡见不鲜。各种邪教利用人们缺乏科学素质而以诱其奸,活动猖狂,更从反面给了我们十分深刻的教训。不少依靠科技和改革开放而富裕起来的人们还在热衷于愚昧迷信活动。
四是公众运用科学知识应对公共社会危机能力还比较弱。例如,2003年上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由于一部分公众不了解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基本知识,许多人惊惶失措、无所适从,一度造成疫情蔓延,社会恐慌,对社会的安定、经济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又如,2004年上半年,一些群众由于缺乏相应的科学知识,对“禽流感”疫情也引起了一定的紧张,使之“谈鸡色变”,“吃鸡色变”。再如,由于经济快速增长,在夏季高温和冬季寒冷季节,出现了用电十分紧张的严峻形势,不少人对电力生产供应情况不了解,对政府调拉用电的方案和手段不理解,特别是由于缺乏必要的科学理念和知识,个别公众就出现“大骂政府”现象。
二、对策建议
鉴于以上情况,建议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尽快把我市公众科学素质提高到新的水平。具体讲,就是要确立“一个目标、两项强化、两个机制、四大人群”的科学素质建设体系。
(一)确立一个目标。慈溪作为沿海发达地区,又是经济强市,在提升公众科学素质水平上,必须也能够领先全国一步,要求应更高一点,步伐应更快一点。“十一五”期间要力争达到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质5%的要求。要遵循“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方针。市级各部门特别是发展与改革部门要把提高公众科学素质纳入“十一五”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其他各项指标一起制定、部署和检查落实。教育、劳动等主管部门要大力发展各级、各类教育,要为每个公民提供平等的接受教育、培训、提高科学素质的机会和渠道。科协作为推动国家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和开展科普工作的重要社会力量,在提升公众素质中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主力军的作用。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卫生等有关部门都要切实履行自身职能,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形成全社会共同努力的良好氛围。
(二)明确“两个强化”。一是强化基层基础工作。要提高科普能力,必须强化基层基础工作。要结合我市实际,积极开展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通过几年的努力,力争全市有三分之二的村(社区)实现中国科协提出“一站一栏一员”的建设目标,形成市、镇(街道)、村三级共抓的局面。要加强队伍建设。科普工作要深入,队伍网络建设是关键。重点要抓好三支队伍。要建设一支科协系统工作人员队伍,切实提高科协工作的整体能力。要建设一支农村(社区)科普宣传员队伍,做到有人管、有人抓、有人做。要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农函大”师资队伍,切实保证教育培训质量。二是强化科普示范,扩大科普影响。要大力推进基层科普示范单位的创建工作,进一步形成镇(街道)、村(社区)创建省级、宁波级、本市级科普单位的“三级联创”、“四级目标”的科普示范体系。通过几年的努力,省级示范单位争取达到25个,宁波级示范单位争取达到40个,本市级实现创建单位70个,起到科普示范带头作用。
(三)建立两项机制。一是建立全市推进“公众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落实的协调机制。按照公众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细则,做到日常有人抓,有人协调,扎实推进“四项工程”、“四项行动”,使我市的公众科学素质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二是构建法律保障经费投入机制。《科普法》是我国加强科学技术工作,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部重要法律。建议有关部门对《科普法》贯彻落实情况抓一次检查,进一步形成全社会依法办事的氛围。同时,当年的科普投入经费要与财政收入增长相匹配,按浙江省委2007年59号文件精神,外来民工也应纳入科普教育范围,人均科普经费也应达到1元以上。(文明城市考核标准人均科普经费要达到1.22元以上)。各镇(街道)科普经费应纳入当年的财政预算。
(四)突出“四大主流”群体。提升我市公众科学素质。不仅要面向广大人民群众,而且要突出抓好领导干部(公务员)、农民(农民工)、城镇居民、青少年四大主流群体。领导干部(公务员)是提升公众科学素质的重点。要发挥组织、人事、党校的重要作用,加大领导干部、公务员培训中的科学素质教育的比重,讲授当代国际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和重点领域前沿学科的发展情况,帮助领导干部、公务员了解相应的科技基础知识,增强科学技术意识和创新意识;特别是要坚持运用科学精神来指导当前的各项工作,来观察思考和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不断增强贯彻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自觉性。如考察提拔干部,也应把每位同志掌握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列入考核范围。农民(农民工)是提升公众科学素质的准点。我们要深刻认识中央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是“三农”问题的科学判断,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结合本市实际,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不断壮大镇(街道)的党校、农函大辅导站、“普网工程”教育点的阵地建设,按照农民(农民工)的科学文化需求,精心策划新型载体,加大对广大农民的科普教育力度,努力提升农民(农民工)的基本科学素质。城镇居民提升公众科学素质是一个城市的文明亮点。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我们要发挥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教育学院、社区科技(科普)讲师团的作用,同时也要发挥街道文艺宣传队、科普宣传员、科普志愿者队伍的作用。大力开发大桥科普游,“寓教于游、寓教于乐”,提高城镇居民的公众科学素质。青少年是提升公众科学素质的焦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一个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千万个孩子是一个民族的希望,因而历来受到党和国家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当前,深入开展青少年科学素质教育,必须切实做到“两个结合”。一是要把接受学校的课堂教育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二是要把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与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科普工作和德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同时,要扎实推进科技(科普)场馆建设,发挥场馆的展教展示作用。
版权所有 : 政协慈溪市委员会 Copyright 2018 cxzx.gov.cn
主办单位: 政协慈溪市委员会 联系电话: 0574-63980926 地址 : 慈溪市行政中心
ICP备案 : 浙ICP备18047331号-1 建议使用IE8及以上版本IE浏览器, 1366*768以上分辨率 技术支持: 谷多网络
您是第6752707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