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建议
2008-02-26 阅读: 1000

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建议

市政协共青团青联界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茁壮成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因此,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一、我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情况调查
通过对我市城区与农村不同年龄段、不同学校的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和整理分析,全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基本情况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情况。从抽样的1319份对小学生进行的有效问卷分析显示,在学习动机方面,60%的学生对学习活动和过程十分感兴趣,具备内在的学习动机,有接近40%的学生处于一般状态;在学习期望方面,城区小学生的学习期望相对比较高,比农村小学生高出近10%,说明城区小学生怀有较高的自我期许;在健康状况方面,无论城区还是农村,有60%的学生认为学业繁重,竞争激烈,平常参加活动不多,很想睡觉;在意志力方面,全市小学生的意志力水平处于中等状态,并且城乡无多大区别,这说明随着我市经济发展迅速,富裕起来的家庭对子女娇生惯养,以及学校教育对学生进行坚强意志力培养的弱化;在学校环境方面,不到30%的学生认为学校环境比较好,70%左右的学生认为学校环境感觉一般,主要问题集中在部分师生关系紧张,有9.9%的学生害怕老师;在家庭环境方面,全市小学生的家庭环境不容乐观,对各自所处家庭的接纳和满意度非常低,对家庭环境满意和可以接纳的仅占4%,96%的学生表示尚可,主要反映,家里缺少融洽的人际关系,缺乏固定的学习场所和安静的学习环境。
(二)初中生心理健康情况。对抽样的1416份有效问卷的调查整理表明,50%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30%的学生属于基本正常,15%的学生低于正常水平,5%的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困扰。具体来说,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智力问题方面,主要表现为多动症、学习技能障碍、智力异常、注意力涣散、厌学等;二是在情绪问题方面,主要表现为焦虑症、情绪不稳定、逆反心理与攻击性行为等,特别是考试焦虑问题更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三是在意志问题方面,主要表现为意志薄弱,感情冲动时无法控制自己、经不住外界诱惑;四是在人格问题方面,主要表现为自控力差、怯懦、自我中心、自卑、自闭、不合群、不善于合作等。
(三)高中生心理健康情况。对抽样的2700名高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我市高中学生总体上认知能力和自我意识逐步提高,情绪体验不断丰富,行为动机的取舍能力较快发展,交往欲望明显增加,坚强独立的个性明显增强,勇于进取、追求自我实现的心愿极为迫切。在情绪方面,相对于小学生和初中生,高中生的情绪稳定性明显增加。有62.2%的学生承认自己对性生理、性心理相关问题的兴趣比初中时增强,但从他们对青春期的生理常识和生理特点的关注(27.1%)以及对性知识和性文化的关注(10.3%)可以看出,这些问题并不是最令他们感兴趣的,相比之下,诸如“清晰的思路(91.8%)”、“充沛的精力(81.6%)”、“自己的前途(76.6%)”、“将来的事业(58.2%)”、“被他人理解(52.8%)”、“被异性尊重(49.8%)”等问题更令他们关心,反映出他们追求成才、渴望发展的良好心态,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他们的人格品味。同时,我们注意到,高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较大的不平衡性,心理成熟落后于生理上的成长,导致在情感上调控能力不够,在意志力上自控能力欠强,在人际交往中不能得心应手,在他们想独立又能力不够,想进取又意志不坚的时候,就会产生浮躁感、挫折感。
二、我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情况
我市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以及共青团等其他相关部门根据各自的工作职能,分别从行政、业务的角度指导开展全市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成立了专门组织,加强专项培训,建立专业队伍,开展咨询服务,组织专题研究。基本做到以人为本,组织健全,强化培训,面向全体,促进了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初步构建起以学校为主、各方配合、点面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但是,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我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重问题轻发展。部分教育者在宣传中经常用学生中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来说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性,好像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有问题的学生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而很少关注如何引导学生提高自我发现问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心理环境,如何帮助全体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最终实现个性的全面发展。
二是重学生轻教师。许多地方提到心理健康教育,马上想到的是面向学生开展的工作,而且是针对那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提供帮助。而教师本身的心理健康问题则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实际上,在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外部因素中,教师的教育态度、教育方式和师生关系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作用不可忽视。
三是重学校轻家庭。目前,我市各个部门和单位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存在着“关起门”来搞教育的现象,重点还是放在学校、学生,脱离了家庭的支持,忽视了对家庭教育的指导,虽然举行了不少大型活动,但真正涉及帮助家庭教育的活动比较少,专门为家庭与家长提供的服务更少。大多数的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关注度不够、解决的方法、措施缺乏。通过对100位家长的抽样调查显示,只有30%的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视。
四是重机构轻师资。不少学校和社会组织建立了各种形式的心理咨询机构,牌子也挂出去了,但是专职心理教师的数量仍然偏少,有些在一线从事这块工作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心理工作者的专业知识、角色意识和能力水平达不到要求,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目前我市这支队伍的数量和质量还远远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
五是重城区轻农村。这主要表现在地域发展的不平衡,包括城乡在领导观念和重视程度、人员配置、工作开展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工作效果等方面,努力缩减以上几种不平衡,是今后推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进一步加强我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建议
为切实解决上述问题,更好地推进我市青少年心里健康教育工作,建议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一)要着力营造良好环境。良好的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要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加快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轻教师过重的心理负担,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努力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人文教育环境。二要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通过开办“家长心理学校”、开展“学习型家庭”讲座等形式,特别是利用市妇联推出的母亲素养工程,对倡导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社区建设,建构温馨的家庭、社区人文环境,为青少年的健康人格发展奠定基础。三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一方面有关部门要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力度,清查学校周围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活动场所,比如网吧、美容院、歌舞厅等不合规范的娱乐场所,严格禁止未成年人进入这些场所。另一方面要在全社会营造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氛围,在电视、报纸等媒体开设专门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栏目,引导全体市民关注、重视这个问题。
(二)要大力开展师资培训。把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列入学校师资培训计划中,特别是对镇街道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薄弱的地区、学校进行重点扶持,有计划、分步骤地实行专家下乡指导、短期培训与教师自修等方式开展师资培训工作,通过专业培训,使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掌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技能,逐步建立一支专业知识过硬,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
(三)要逐步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重在预防教育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课堂是进行团体辅导和咨询的主要渠道。要创造条件,积极鼓励学校采取多种形式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或辅导课),把它列入教育教学的目标和计划中,将心理辅导向学科教学渗透。创新心理辅导课程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丰富心理课程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解决所遇到的心理问题,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四)要规范心理咨询机构建设。学校要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有专门的心理教师负责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全市每一所学校都配备一名专兼职心理教师,并逐年提高专职教师的比例。已经建立心理辅导机构的学校要进一步改善办公条件和工作环境,做到机构到位、人员到位、管理到位、服务到位,使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流于形式。加强对各类社会心理服务机构的管理,强化从业人员的上岗资格审验和职业道德教育,全力扶持社会心理服务机构的发展,指导他们提升服务水平,引导他们科学规范经营。发挥我市有关专家和骨干教师的作用,培植具有生命力的公益心理健康热线电话、心理网站等,建立起一个面向全市青少年及其家长的心理服务系统。同时要大力引进外地高层次心理服务机构落户慈溪,整体提升我市社会心理咨询机构的水平和档次。
(五)要丰富青少年业余生活。注重对青少年的生活休闲指导,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引导他们多参加一些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有关部门要多组织开展面向青少年学生的展览会、游园会、读书会和各种文体赛事,增加活动的参与面和受众度。要整合社区文体设施,在保证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前提下,科学、有序、逐步开放学校文体设施,实现学校资源共享。要重视基地建设,参照奉化滕头村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和宁波绿色学校建设模式,积极创造条件建设我市的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动手实践的大舞台。

版权所有 : 政协慈溪市委员会 Copyright 2018 cxzx.gov.cn
主办单位: 政协慈溪市委员会 联系电话: 0574-63980926 地址 : 慈溪市行政中心
ICP备案 : 浙ICP备18047331号-1 建议使用IE8及以上版本IE浏览器, 1366*768以上分辨率 技术支持: 谷多网络
您是第6752703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