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胜山服装布料市场又好又快发展的几点建议
市政协胜山镇联络委员会
我市的胜山服装布料市场闻名遐迩。从1986年到2002年,胜山镇政府因势利导,先后共投资约3000万元对市场进行了4次扩修,由一个占地1300平方米、仅容纳300个摊位的交易场所,发展为拥有交易场地37400平方米、摊位2500余个、总占地面积46450平方米、棚屋32400平方米、营业用房3300平方米、货物托运中心7700平方米、综合办公楼1700平方米的规模市场。2006年,市场成交额超过25亿元。市场现已被评为“浙江省一星级文明规范市场”,“浙江省百强市场”以及“区域性重点市场”。服装布料市场的发展,对胜山及周边镇如逍林、浒山、新浦、坎墩、崇寿等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市场改变了农村产业结构,促进了当地经济的飞速发展;市场提高了农民收入,推动了三产的发展,还带动了金融保险、房地产开发、交通运输、食宿服务、邮电通信、文化教育等事业的发展。
一、胜山服装布料市场发展中遇到的制约因素
由于种种原因,胜山服装布料市场已逐渐走向衰退,已开始在发展中不断萎缩。阻碍胜山服装布料市场往更高更远方向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市场硬件设施简陋不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市场一直是玻璃钢棚结构和地摊经营模式为主,这制约着市场进一步发展,使市场档次难以提高。尽管20年多来,经过了多次扩建和整修,但市场主体依然保持着原来的样子。夏天市场成了蒸笼,冬天寒气逼人;雨天市场内湿渍渍,刮风时市场内便“四面来风”。玻璃钢棚经过二十多年的风吹雨打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老化。去年9月的“韦帕”超强台风无情的掀开了市场破旧的“毡帽”,飞到了数里开外,台风还吹倒了支撑棚顶的台柱,砸死了一位无辜的客户,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生命和经济损失。
(二)市场摊位已达饱和。尽管市场在不断扩建,但仍然远远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正常情况下,市场内每天有摊位2500多个、从业人员6000余人、客流量1.5万余人,已经到了饱和状态。尤其是到了交易旺季,管理人员和经营户更是为没有多余的摊位而烦恼。再加上市场内的仓库数量有限,面积狭窄,更制约了市场内大宗交易的完成。现在,由于市场内部的限制,很多经营户已经把商铺搬到了场外,在市场周围几百米范围内的民房中已经布满了布料仓库,商场外的交易额远远超过了市场内部,越来越使市场成为徒有虚名的空壳。长此以往,市场将仅仅成为一个低档的服装零售摊位聚集场所。
(三)停车场成为老大难问题。由于缺乏规划,市场内的停车场地狭小,只能适合于那些供商户载货使用的电瓶三轮车停放,而随着成交量的扩大,各种车辆的数量日益增多,使市场内外的停车拥挤不堪,给管理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时时因车辆停靠而引发矛盾,也直接影响到场外的马潭路和胜山大道的交通。
(四)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由于市场内摊位密集、通道狭窄、拥挤不堪,并且经营的是易燃物品,这给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隐患。另外,当年在建造市场时,周边地块并没有科学的规划和设计,市场周围的民户纷纷在周边搭建商铺和建造住宅或仓库,供出租赢利,也有更多的人家依托市场在家里加工服装,于是形成了典型的仓库、住宿、车间“三合一”的布行或企业,成为全市开展“三合一”整治的重灾区。2006年5月,就在市场的旁边,一户“三合一”的布行发生火灾,损失财产60余万元。
二、促进胜山服装布料市场又好又快发展的建议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贯彻落实中共十七大精神,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开放强市、三产兴市战略的实际行动,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为促进胜山服装布料市场又好又快发展,建议如下:
(一)深化认识,明确加快发展的重要意义
胜山服装布料市场对我市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市场改变了农村的生活,改变着农民的思想和妇女的地位;它解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带富了一方百姓。胜山市场的兴衰,直接影响周围很大一部分农民的富裕程度。而胜山服装市场临近杭州湾开发新区,地处上海、杭州、宁波2小时交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在沪、杭、甬长三角经济圈中占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杭州湾大桥通车以后,地理优势尤其突出,市场发展的潜力巨大。建议市委、市政府和市级有关部门从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以人为本、造福于民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胜山服装布料市场的发展的重要意义,下大决心、用大手笔,进行统筹规划,消除发展中的不利因素,充分发挥潜在的优势,努力把胜山服装布料市场建设成独具特色、闻名全国的高档次的新型服装布料特色市场。
(二)科学规划,加大发展的力度
市委、市政府及市级有关部门要抓住大桥经济的有利时机,合理布局,加快发展胜山服装布料市场,以此作为振兴传统市场的典范,带动我市的服务业的发展,推动三产兴市。就规划问题,我们提出两套方案,供领导决策参考:
方案1:适应形势的需要,因地制宜,东移扩建服装布料市场
要尽可能实施易地新建。为了彻底消除服装市场发展中的制约因素,最理想的方案就是易地新建全新的商、贸、储一体的专业服装布料市场。由市里统一划拨土地,在原市场以东、胜山大道以北、胜山镇政府附近,征地300亩,重新建造有规模、有档次、规范的专业市场。
要集约场地,优化结构。新建市场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并预测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潜力,加大商场的容量,提高商场的利用效率,建议建造多层建筑的商场。为了避免商铺难以扩充的局限,要预留一定的待发展空间;要改善商铺结构,使市场的经营更加有利于商户的需要和时代发展的需要,要避免地摊式发展模式,在整个布局中要灵活设计,增强摊位的使用效果,使商场在建设、管理、经营方面都更上一个台阶和档次。
要规范标准,提升档次。要坚决杜绝“三合一”布行进场,要实行商铺、仓库、物流合为一体、分区建立的格局,提升市场的档次和容量,真正发展为服装布料专业市场。
方案2:重新规划,合理布局,原地拆建为集商、贸、储为一体的服装布料专业市场
如果易地新建方案难以实施,那么也要想办法解决市场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消除各种发展制约因素,需要加快原址拆建工程的实施。市场发展到现在已经到了不可不更新的程度了,这既是满足广大群众的呼声和需要,也是发展我市龙头服务业的需要。
在实施这个方案时,一要吸取旧服装布料市场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在拆建时,要对市场重新进行合理的规划,对市场内的区位、摊位和商铺进行科学布局,合理安排,要紧凑有序,坚决杜绝“三合一”布行进入市场,要彻底消除安全隐患,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担忧。二要对市场内的仓库和停车场进行统一规划,仓库和停车场要与市场分离,更要规范,避免在发展壮大中出现新的问题。三要规范原有交易区的布局,提高交易的质量,规范场内的商铺和摊位,扩大布料交易区、毛料交易区、晴纶交易区、小百货交易区和成衣交易区的规模,提升交易区的档次。要改善货物托运中心,开通更广阔的流通渠道,加强市场与全国各地及海内外的贸易联系。四要发展市场网络信息中心,为商户提供更大的便利,提高服装布料市场的知名度,努力提升市场的质量和档次,增强市场的信誉度。
(三)明确职责,进一步加强对市场的管理
要进一步调整和理顺市场管理体系,明确管理职责。对市场,不能只收费不投入。要规范市场准入制度,规范市场税收制度,规范市场交易制度,整顿市场车辆停放秩序等。要严格把牢市场交易的质量关,重视市场品牌的创立,力争创建星级市场,将胜山服装布料市场建设成为高质量、高档次、高信誉度的专业服装布料市场,使之成为我市专业服装市场的排头兵,进一步提升我市专业服务市场的形象。
要进一步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加强培训学习,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使市场服务真正上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