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2009-02-10 阅读: 556

关于加快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市政协教文卫体和文史资料委员会文体新闻组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背景下,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趋势,不仅得到许多国家战略层面的认同,更是当今世界城市竞争的一个新特点。在我市经济历经多年高速增长,进一步发展面临土地、能源、环保等多重制约的情况下,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已成为我市今后发展的主导战略,而文化产业能源消耗小、环境污染少、附加值较高、发展潜力大,非常契合慈溪的创新发展。
一、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慈溪的文化产业有了长足发展,初步形成了集生产制造、批发零售、服务咨询于一体的产业格局,呈现出经营门类多样化、经营主体多元化、经营设施现代化、经营项目特色化等特点。
(一)文化娱乐业健康发展。娱乐业遵循“控制总量、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合理布局”的原则,进入稳步发展阶段,形成了多门类、多层次、多形式、多投资主体的文化娱乐市场。目前,全市有歌舞厅(会所)38家,其中上规模的有10家,有酒吧等营业性演出单位33家、规范性台球经营场所26家、以网吧为主的互联网服务场所148家、音像书报刊租赁销售250多家。各类文化娱乐经营单位主要分布在城区及周边乡镇,其中投资在300万以上的有21家,200-100万以内的18家。文化娱乐行业总注册资本3622万元,年均上缴税费700多万。文化艺术培训业渐成气候,有各级各类艺术培训学校10多家,主要项目有书法、美术、音乐、舞蹈等,年培训7600多人次。
(二)文化旅游业方兴未艾。慈溪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近年来,我市把旅游产业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兴产业,精心培育,大力发展。目前,全市拥有旅游固定资产5.07亿元,旅游企业73家,涉旅企业400多家,其中旅行社22家,挂牌星级酒店47家,专业导游161人,旅游从业人员5000人。2007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6.65亿元,同比增长19.35%,接待国内外旅游者288.1万人次,同比增长16.72%,其中,接待入境游客2.56万人次,同比增长10.24%。
(三)民间艺术产业异军突起。据统计,全市从事古旧家具加工经营的企业有50多家,收购户300家,从业人员6000多人,主要从事古旧家具的收藏、研究、修复、仿造和销售等业务 收购网点遍布全国各地,与世界各地开展电子商务活动,每天运往世界各地的集装箱有10多个,年均出口销售近4亿元,慈溪(天元)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古旧家具集散地。慈溪也是全国五大收藏热点地区之一,现有国家级收藏协会会员30多个。金轮集团先后斥资2亿元,收藏历代文物,建立了金轮艺术博物馆。停烧千年的越窑青瓷恢复了生产,并顺利通过“上林湖”商标注册,获得原产地标记注册保护。
(四)体育产业多元化推进。一是体育用品制造业优势明显。我市现有文体用品制造企业221家,主营业务年收入达到12亿元,尤其以三A扑克、瑞宝(中源)渔具、奇胜健身器材、海尔斯跑鞋为代表的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势头强劲,年产值超过10亿元。二是体育健身休闲业进一步兴起。全市现有体育健身俱乐部17家,其中上规模的有5家,平均投资在千万左右,每个俱乐部聘请专业教练10人以上,年均参与人数5000人左右。另有专业乒乓球俱乐部16个,有旱冰场6家,羽毛球馆 4个,游泳馆3个。同时各类体育健身场所(包括8个青少年体育培训班)还承担了大部分青少年体育培训项目。此外,现有体育彩票销售点40多个,遍布全市各镇(街道),2007年销售突破1亿元,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
(五)文化创意产业萌芽兴起。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文化产业中的新兴产业,是以创意和知识为核心的产业,主要依托高科技和高素质人才,专业从事广告策划、动漫设计、网络服务、软件开发、影视创作等。据不完全统计,我市现有印刷企业550家,总注册资本5648万元,从业人员4000多人;专业广告公司107家,从业人员231人,总注册资本2965万元;咨询与调查类公司129家,从业人员285人,总注册资本5870万元;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设计经营424家,从业人员613人,总注册资本8344万元;互联网信息服务23家,从业人员26人,总注册资本484万元;影视制作分公司1家。
(六)文化市场管理日趋规范。按照“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工作思路,文化行政部门不断加强对文化市场管理。健全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执法的部门协作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加强技术监管措施,在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主机及终端安装监控软件,在演出场所安装录像监控系统,实行实时远程监控。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把安全生产工作始终贯穿于日常管理中。严格执行《娱乐场所管理条例》、《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等规章制度,加大对演出场所的监管力度。近年来,以日常监管结合“阳光行动”、“零点行动”和“反盗版百日行动”等专项整治,大大净化了文化市场,有力地打击了侵权、盗版等违法行为,有效遏制了“黄、赌、毒”等丑恶现象的蔓延。
二、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主要问题
1、文化产业基础薄弱。总体来看,我市的文化产业还处在发生发展阶段,属于弱势产业。据估算,我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总量不超过3%,总量明显偏小。除了体育产品制造业、包装装潢业和休闲旅游业有一定规模外,艺术业、图书馆业、娱乐业、书报音像业、电影发行放映、博物馆业、会展业、广告策划业、网络服务业等还称不上严格意义上的产业。同时,各产业之间的配套协作程度低,没有形成一定的产业链和产业群体,无法实现规模效益和整体竞争优势。市内没有一家集团型文化经营企业,没有一家专业文艺表演团体,甚至没有一座像样的电影院,大部分文化经营企业经营规模小,档次低,布局散。
2、文化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的科技含量低,缺乏个性和原创能力,知名品牌少;文化演出规模小、规格不高,对提升城市品位的作用不大;文体用品制造业、印刷业面临升级换代,转化经营模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压力;天元古旧家具名声在外,却没有叫得响的知名品牌;休闲旅游业以接待商贸旅游的主的现状没有得到明显改观;体育服务业中中高档健身俱乐部只有5家,并且没有以培养竞技体育人才为主的专业体育俱乐部;越窑青瓷承载着慈溪的地域文化,但却仅仅用来作为一般的仿制品为世人认可,缺乏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我市广告公司虽数量众多,但大多数广告产品为条幅、广告牌等低档次产品,缺少大型的广告创意、高水平的活动策划等精品。艺术、影视、戏剧等文化产品产量不多、精品名品严重缺乏,商品转化率低。
3、文化产业市场化程度低。目前,我市尚未形成一个统一开放、规范高效的专业文化市场。资金、人才、劳务、科技、产权等要素市场发展严重滞后。市场主体缺位,大多数文化活动依靠政府操办,未独立进入市场化运作,直接经济效益有限。文化市场经营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文化产品的交易处于零售为主的状态。扁平式的简单重复建设,使大多数文化经营单位都在相对较低的水平上,以传统作坊的方式运作。
4、文化经营管理人才缺乏。目前,在我市文化领域中,文化专门人才极度匮乏。大多数文化经营者属于半路出家,临时转行而来,往往缺乏企业规划能力、营销管理能力、市场开拓能力,缺乏投资和风险管理能力。文化中介机构发展缓慢,具有专业水准的文化经纪人、制作人、策划人、代理人十分稀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中同样缺乏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管理人才,多为一般行政管理人员或自学成才的文化艺术爱好者。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具有中高级文化专业技术职称只有34多人,而且年龄结构偏大,具备资格的演出经纪人仅2人,体育经纪人仅3人,广告策划文凭的173人,出版发行资质的2人。
(二)原因分析
1、思想认识不到位。主要是对文化属性认识不足,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长期以来,文化被一直当作公益事业,政府部门也一直将文化看成是经济的配角。文化产品被过多地赋予了宣教功能,大大削弱了文化产品本身与生俱来的或者是应该具有的娱乐功能。由于过于重视文化的事业属性,忽视文化的商业属性,导致文化产品内容单调。相当一部分市民对文化产业诸如歌舞演艺、网吧等娱乐业的认同度不高,认为是低级庸俗的文化产品。到目前为止,我市还没有明确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文化经营企业基本处于纯市场化的发展状态,全社会尚未形成发展文化产业的浓厚氛围。
2、政策落实不到位。主要是缺乏有效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国家、省和宁波市都出台了一系列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措施,我市也出台了一些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但这些政策在落实时却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和困难。譬如社会力量兴办文化,可以在工商登记、项目审批、土地征用、规费减免、税收优惠等方面与国办文化企业、工业企业等一视同仁甚至还有不少优惠和补助,但我市不少文化企业却遇到了政策兑现难、甚至无法落实的尴尬,如古旧家具加工企业在税负上按规定应扣除收购成本,但由于税务部门实际操作比较困难,一时难以落实;如印刷业的扩大发展受到土地要素制约,难以得到用地优惠等。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了我市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3、体制机制不到位。我市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与经济领域改革相比,明显滞后,经营性文化产业混同于公益性文化事业,缺乏经营理念和市场竞争意识。文化产业生产经营中的投入机制、成本机制、产品机制、人才机制、效益评价机制都缺乏创新,文化产品的成本核算、价格定位、投资回报、财务审计等管理规范不健全,在文化产品和消费中违反市场规律的现象仍然很多。文化产业行政管理机构交叉重叠、条块分割、职责不清,造成多头管理或无人管理,使文化经营企业单位无所适从,如对文化娱乐场所的管理涉及工商、公安、文广、消防等众多部门,需要联合执法,而实际操作中往往很难做到,结果造成多头管不了、管不好。
四、加快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观念,正确定位文化产业。正确认识文化产业的特殊性是保证文化产业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的前提。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不同,它是直接将文化这种意识形态作为一种商品呈现在人们面前。文化产业既具有认识价值、思想价值、审美价值和教化功能,又具有商业价值、经济价值、实用价值和娱乐价值等特点。若不考虑文化产业的特殊性与其他产业相同对待,势必迫使文化产业放弃思想、认识、教育、审美等内在功能,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唯一目的,就会造成没有文化理性、科学理性、审美理性的利润争夺和文化衰落,违背发展文化产业的根本目的。因此,不能按照纯粹的物质资料生产来要求文化产业,一切讲经济效益,不讲精神文明建设;也不能仅从事业、精神的层面来要求文化产业,只强调意识形态性质、思想教育性质,因为文化产品的寓教于乐、益智增趣、修身养性的作用是其他任何产品无可替代的。
(二)积极探索,创新产业发展机制。一要创新管理机制。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进一步清理文化领域的行政审批事项,在政策许可范围内减少行政审批环节,简化行政审批手续,推行核准制和备案制。同时,要组建文化产业行业协会,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化行业管理机制。二要创新投入机制。编制完善文化产业投资导向目录,设立文化产业发展基金,积极扶持具有示范性、导向性的文化产业项目。按照国家关于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的有关政策,坚持“谁投资,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动员社会力量,形成多元投入。三要创新扶持机制。尽快制定具体的文化产业政策,包括产业组织政策、投融资政策、财政税收政策、人才引进政策、分配激励政策和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政策等,逐步使文化政策法规覆盖文化产业的主要领域。四要创新运作机制。加快培育和发展一批文化经纪机构、代理机构、仲裁机构等文化中介服务机构。制定各类文艺专业人才职业资格标准,加大培育和引进力度,推进文化经纪人队伍建设,推行演出经纪人制度。
(三)大力扶持,培育支柱文化产业。以创新文化品牌、培育文化产业新增长点为重点,大力整合文化资源,着力培育支柱文化产业。根据我市文化资源特点、产业基础和市场前景,要重点发展旅游休闲业、包装印刷业、民间艺术产业、图书分销业、体育产业、广告策划业等。要加强对这些产业的规划和开发设计、品牌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特别是要尽快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将这些产业的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要充分利用科技资源,提高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要加强产业间的融合,按照专业分工和规模经营的要求,使产业之间形成一条有机产业链。促进企业间实行资本相互渗透,帮助条件成熟的文化企业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兼并、收购、联合等形式,实现战略重组,推动文化产业向集团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从而将优势产业做大做强。
(四)面向市场、发掘地域特色文化。我市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文化传统,要将充分挖掘地域特色文化,作为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要利用即将建造的青瓷博物馆,整合现有资源,大力发展越窑青瓷集烧制、赏鉴、交易、收藏于一体的“青瓷文化”产业链,并形成我市对外交流的一张独特名片;要利用好业已形成规模的古旧家具收藏和交易的产业基础,打响文化品牌;要深入挖掘围垦文化、移民文化、徐福东渡传说历史文化资源,依托杭州湾跨海大桥、杭州湾湿地保护区、大桥生态农庄、大蓬山文化旅游区等景点,做强做大休闲旅游业;要积极引导民间力量挖掘、保护、传承、弘扬我市的农民画、剪纸、龙舟、车子灯、民间曲艺、草帽等优秀民族民间艺术,做大一批民俗民俗民间艺术馆,推进民俗文化资源的产业化进程,提高文化资源的商品转化率,促进更多地地域文化资源得到深度开发和利用。
(五)加强监管,规范文化经营市场。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原则,切实整顿和规范文化经营市场秩序。一要健全监管体系。要配强配足文化稽查执法力量,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建立纵向的市镇两级监管体系,按照职责分工原则,构建由文化、工商、公安、消防、电信等部门组成的横向联合执法体系。二要加强重点监管。对网吧、音像、歌舞演艺等市场进行全面摸底核查,确定重点监管对象和领域,采取突击检查和日常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坚决杜绝“黄、赌、毒”等丑恶现象和盗版、侵权等违法现象的发生和蔓延。三要健全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外出检查登记制度、每周工作计划总结制度、提高巡查实效制度、业主不良记录制度、一般违法分档处罚制度、责任追究制度、行业评比制度、业务学习培训制度、信息通报制度和奖励制度。

版权所有 : 政协慈溪市委员会 Copyright 2018 cxzx.gov.cn
主办单位: 政协慈溪市委员会 联系电话: 0574-63980926 地址 : 慈溪市行政中心
ICP备案 : 浙ICP备18047331号-1 建议使用IE8及以上版本IE浏览器, 1366*768以上分辨率 技术支持: 谷多网络
您是第6494467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