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地域的特点是东西长,南北狭,因此公路路网也呈四横十一纵格局。四横公路自南向北分别有沿山线、329国道、中横线、沿海北线,体现了慈溪地域历史从沿山集聚、沿河集聚、沿路集聚到沿海集聚的发展规律。目前,四横公路初俱四大特色产业经济雏形。沿山公路旅游资源发达,基本形成旅游特色产业经济;329国道及两侧由于是市镇(街道)各级政府驻地,是商贸产业经济的主要集聚地;中横线沿线以高、新、特农业开发为主,初步形成了农业产业经济;沿海北线(西陇线)则正在形成杭州湾开发区、慈东工业园区及镇(街道)工业区块等为主的沿海工业经济产业区。
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通车,昭示着大桥经济时代的到来,将对慈溪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慈溪将会由一个以二产为主导的工业城市而渐变为一个以三产二产共同主导的宜居城市。四横公路的产业整合既符合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发展的方向,又是一项民生工程,可以满足人民群众健康和谐休闲的生活需求,推动慈溪经济社会快速和持续发展。为此建议:
一、沿山公路线旅游资源的整合
沿山公路二侧旅游资源丰富,自西往东有陈山古迹、古烛溪湖、童家岙遗址、梅澳湖、栲栳山、上林湖、鸣鹤古镇、五磊山、大霖山、杜白湖、灵绪湖及河头古村、达蓬山、伏龙山、虞氏旧宅等闻名遐迩的景点。建议整合为:
(一)陈山景区。要打造名人故里品牌和开发成为高风(清风)教育园。具体要挖掘包装陈山山脚子陵滩、客星古渡(客星桥)、将军庙、华清泉等;山腰严子陵墓、高风亭、高节书院、严公祠、客星庵、石牌坊等;山顶灵瑞院、灵瑞塔等;以及汉三老碑出土和汉代古墓群等。
(二)横河老街-烛溪湖景区。要打造千年古镇和孙氏忠孝文化品牌,具体为:包装横河临河老街,恢复烛溪东西二湖,开发包装烛湖八景、梅梁山积庆古寺、世友堂、童家岙遗址、孙家境祠堂、七星桥、寿字题刻、狮子山窑址等。
(三)栲栳山-上林湖景区。要形成文人故居和越窑之乡的品牌。开发包装石谷亭、磐罗山、栲溪、莫子纯读书墩、信天巢、安卿故里、王子英隐居处、大小蟠龙瀑布、松杠石石刻、普济寺、挂雾绝顶、仙居庵、以及荷花芯窑址、上林湖环湖露天越窑遗址等,建议建一个国内最大的可以互动参与的中国越窑青瓷博物馆。
(四)鸣鹤古镇-白洋湖景区。包装开发形成以鹤皋长街古风情游、盐仓大屋古建筑游、白洋景区古迹游三大板块等。
(五)五磊山-杜湖景区。在现有开发基础上,建议进一步挖掘宗教文化,形成五磊寺和阳觉殿特色宗教文化游,开发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石公馆、孙孝子墓、袁韶墓、虞世南故里、阳觉殿、八卦亭等景点,同时还可以林木资源比较丰富的大霖山(原林场)开发为森林公园。
(六)灵绪湖-河头古村景区。打造形成任佳溪民俗风情游(以端午赛龙舟和任氏宗族祭祀为主),主要景点有沙湖庙、灵龙宫、任氏祠堂、洞山寺及宋代石塔等;河头生态古村游,主要景点灵绪山、药王殿、河头庙、方家祠堂、正觉禅寺(为宋时明州四绝景之一)、千年大樟树、兰池、兰屿古宅古树群、桃花岭、石井龙潭、方井、大天井、藕池、老虎凉亭、镇风岭、璧六房明清古建筑群等等。
(七)达蓬山景区。现有雅戈尔集团开发,配合形成氛围,抓好董孝子墓开发等。
(八)伏龙山-虞氏旧宅景区。要形成名山仙境和商帮孝宅品牌。包装开发伏龙山景区,主要景点有伏龙寺、刺史桥、蛇打滚、荷花池、虞洽卿墓、千丈岩、宋代摩崖石刻;山下景区,主要有虞氏旧址建筑群、虞母桥、虞母亭、山下老街、龙山码头旧址等以及周围其他景点石塘山烽火台、苦战岭遗址、梅林庙、龙山所古城等等。
慈溪旅游资源丰富,名人效应明显,再加上大桥、杨梅、越窑、湿地(滩涂)等特色,整合开发,既可以满足区域内居民旺盛的长期消费需求,更能吸引外地来宾来团旅游,还可以进一步扩大慈溪影响,促进经济发展。
二、329国道线商贸产业经济的整合
慈溪市的商贸经济主要集中于329国道沿线,329国道沿线商贸总量约占全市80%。主要形成了以中心城区为主,周巷、观海卫等较为集中的商贸重镇为附,以及其他沿线各镇(街道)为点的沿329国道商贸格局。其特点主要是中心强,分布不均匀,以2007年社会消费零售额为例,全市总量共计为176.3亿元,其中城区72.4亿元,约占全市的 58.8%,居一半以上;观海卫18.5亿元,占全市10.5%;周巷12.8亿元 ,占全市7.3%;横河14.6亿元,占全市8.3%;掌起、范市合计7.2亿元,约占全市4%;匡堰、逍林合计10.5亿元,约占全市6%。鉴于上述特点,建议:
(一)要进一步依托各地特色产业,营造形成专业市场(包括农、工、商),使市场和特色产业相互促进,形成更大集贸规模。
(二)对全市商贸经济进行进一步整合规划,形成一体四翼二节点为主的商贸格局。通过培育和提升,实现更大的商贸规模和市场。
(三)一体即以城区为中心,四翼即以商贸较发达的观海卫、周巷以及二区(杭州湾开发区、慈东工业园区)核心区为四翼,二节点即整合地域相连、商贸相近的匡堰-逍林、天元-长河等镇,形成二个较大的商贸节点中心,商多垄市,实现1+1>2。
三、中横线高新农业产业的整合
中横线二侧土地资源较为集中,村庄集聚相对较少。目前基本形成我市高、新、特农业产业经济基地。沿路涉及的各镇(街道)主要有龙山、掌起、师桥、观海卫、附海、桥头、逍林、白沙路、浒山、古塘、宗汉、长河、周巷等,都有自己的农业产业特色。如龙山的花木基地、大棚葡萄基地、大棚蔬菜基地、梅花鹿驯养基地;掌起的果蔬农场、古窑浦优质水蜜桃基地;师桥的大棚葡萄基地;观海卫的新泽村慈溪市优质蜜梨基地;附海的花卉基地;桥头的绿基农场、涌森农场等;逍林的应大农场、绍基蔬菜农场、万亩畈蔬菜基地;浒山、白沙路、古塘的农业创新园区、万亩畈生态农业园、华润慈客隆蔬菜基地等;宗汉的高王大棚蔬菜基地;长河的宁波市创汇蔬菜工程技术中心、市蔬菜开发有限公司(市蔬菜出口和创汇基地);周巷的黄花梨基地等,形成了较大的规模,且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农业本身是个弱势行业,按照做强做大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要求,尚需要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引起重视。建议:
(一)市政府制订中横线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和奖励引导政策,使各镇(街道)优势农业产业加快向中横线沿线集聚。
(二)引导沿线各镇(街道)对中横线二侧土地进行集中,形成土地规模,并至少发展一只以上的农业产业品牌,并且有规模效益。
(三)努力把中横线建成生态、环保、绿化产业经济长廊,成为慈溪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因此,中横线二侧要限制发展新的工业项目,对路旁的农业用房(棚)、居住用房需要进行统一审批,以保持环境整洁。
(四)把农业产业园打造成为集创新创业、教育培训、观光休闲为一体的高新产业区。
四、沿海北线工业区块的整合
在沿海北线二侧,目前以二区(杭州湾开发区、慈东工业园区)为主以及龙山、附海、新浦、胜山、崇寿、庵东等工业区块为附构局的沿海工业产业经济带已基本形成,沿海集聚是慈溪地域历史发展的方向,在目前土地控紧的大环境下,沿海集聚必然也是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趋势。杭州湾开发区和慈东工业园区已经成为拉动我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推动工业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强大的影响力,随着二区企业进一步投入,虹吸带动效应会进一步显现,成为慈溪经济发展重要发动机。建议:
(一)慈东工业园区和龙山工业区合并,依托慈东工业园区的土地资源优势和龙山工业区现有的规模企业优势,必将形成更大更强的慈东工业区。
(二)合并建立附海-新浦工业区,此二镇产业相近,都以电器为主导产业,可以打造成为中国三大家电工业区之一。
(三)建立周巷-农垦场工业区,即西部工业区。并整合开发周巷水库和长河水库用地,为下步周巷片区整合提供空间。
(四)整合崇寿-庵东工业区,打造成为北部工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