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市政协办公室 |
2017年12月4日
|
|
|||
关于“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几点建议 |
|||
|
|||
据市政协机关委员反映,目前“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在我市全面推开,不少业务取得了积极成效,但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是限制条件设置不够合理。如申请水上救援类社会组织,涉及多个部门,一定要求设置正规码头才可以审批,由正规厂家生产的临时组合式码头就通不过,由于救援类组织本身就是处置安全事故抢救的,因开展训练活动需要进行登记,类似新生组织一概否决,并不科学。 二是“一口清”制度落实不够。如窗口工作人员变动较频繁,新进工作人员对业务不够熟悉,受理时未能做到“一口清”,造成群众补交资料多跑腿。 三是信息化工作有待加强。如部门数据共享尚未全面实现,信息化手段利用率不高。虽然部分单位推出微信公众号,开展网上申报,预约申请来方便群众办事,但尚未实现税费的线上支付,基建项目的联合电子审图等,签字盖章、部门意见多,有些涉及其他部门证明,每道流程都需审批人一道道办理,造成群众多跑。 为此,建议: 一是进一步梳理各类审批事项的限制条件。一方面对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限制条件在进行风险评估后予以剔除,对于部门风险评估把控能力不足的,建议成立专家库评审制度,对于把不准的事项,可提交专家组出具评估意见。另一方面创新工作机制,让一拒了之转变成契机。可参照上海浦东区推行的只说yes不说no制度,对不属于本部门事项的,不设路障设路标;对不符合申请条件的,不打回票打清单;对法律法规不明确的,不给否决给路径。 二是相关单位应练好内功。在依法行政的基础上对业务进行进一步梳理规范,简化手执材料,优化办事流程,同时加强单位内的办事流程,单位间的交流衔接,更好实现高效便民。 三是全面加强信息化工作。加快系统开发,实现数据共享,部门间审批实现网上系统流转,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结合慈溪实际,建立公共支付网上平台,实现税费线上支付;充分运用省住建厅已开发的审图系统平台,加强部门协调以及对审图机构的业务培训,力争早日实现基建项目的联合电子图审,方便群众办事。 关于“剿灭劣Ⅴ类水要从截污纳管管材 和施工质量抓起”的建议 据市政协黄立明委员反映,实行五水共治,剿灭劣Ⅴ类水,首要任务是截污纳管,而截污纳管管材选择和施工质量的把控决定了工程的有效性。虽然在截污纳管管道的技术设计标准制订较高,施工工艺也比较成熟,但工程质量始终难尽人意。其中,管材质量是主要原因,特别是目前使用最多的PE类、HDPE类管材,主要问题有:一方面普通管材的生产设备便宜,生产厂家门槛较低,品牌多如牛毛;掺杂旧料已经成为潜规则,使得该类管材变的极易老化,降低使用寿命;低品质的管材凭着极低的价格充斥市场。另一方面项目工程在招投标中凭借“关系”获得中标竞争优势的潜规则,还影响着管网用材的选择;部分设计人员寄予过往经验,在选材上不肯突破创新,选用新型管材。 为此,建议: 一是要对截污纳管提出更高标准和更新要求。各级政府领导要有责任担当,城建职能部门要大力推动,建设单位要因症施策,有关设计单位要秉持创新理念,大胆设计,积极引进“植物纤维增强水泥管”等一些先进新颖的管材,牢牢把好市政管网建设选材关。二是要加强对市政管网设计指导、施工质量和运维的监管力度。建议建立岗位责任制,责任到人,终身追责。三是要落实经费保障,专款专用,一门心思用于管网建设或改造。四是要加强城乡雨污水管网基础信息管理,创新污水处置管理模式,深入推进分区计量体系,深化CCTV污水管网日常监测应用,以网络化、网格化、信息化等管控手段确保污水漏损率逐年下降。 关于“三河”治理的一些建议 据市政协孙剑波委员反映,我市“三河”治理工作声势大,举措多,成效明显,深受广大群众拥护。但深化和巩固工作依然繁多。 为此,建议: 一是抓扩容。加大疏浚力度,加快规划河道建设,严禁违法占用河道河床行为; 二是抓提质。通过提高净化能力和控制污水排放等手段,提升水质等级,让群众用水更安全更放心; 三是抓美化。取缔河道两岸的违章建筑和养殖场,严厉打击向河道倾倒垃圾的行为,同时加强河岸两侧的绿化美化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