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自身建设 > 学习园地
2009年1月份机关理论学习参考材料
2009-12-23 阅读: 1500

“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12·18’重要讲话”专题

胡锦涛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978年12月18日,也就是30年前的今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隆重召开。这次会议,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此,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

  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就是要充分认识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和伟大成就,深刻总结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和宝贵经验,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党和国家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之后,广大干部群众强烈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彻底扭转十年内乱造成的严重局势,使党和国家从危难中重新奋起。但是,这一顺应时势的愿望遇到严重阻碍,党和国家工作在前进中出现徘徊局面。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家建设百业待兴,真理标准讨论热潮涌起。国内外大势呼唤我们党尽快就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政方针作出政治决断和战略抉择。

  在邓小平同志领导下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支持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全面认真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们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显示了我们党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勇敢开辟建设社会主义新路的坚强决心。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春风吹拂下,神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拨乱反正全面展开,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有步骤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走上正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和领导体制得到健全,国家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我们伟大的祖国迎来了思想的解放、经济的发展、政治的昌明、教育的勃兴、文艺的繁荣、科学的春天。党和国家又充满希望、充满活力地踏上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党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30年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党的十六大以来的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接力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我们党先后召开6次全国代表大会、45次中央全会,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集中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智慧,形成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制定和作出了指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整套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今天,13亿中国人民大踏步赶上了时代潮流,稳定走上了奔向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蓬勃生机,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大贡献的中华民族以前所未有的雄姿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30年来,我们始终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取得成就的基础上,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新的伟大成就。

  我们锐意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我们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形成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管理制度。在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以及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不断形成和发展符合当代中国国情、充满生机活力的新的体制机制,为我国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

  我们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我们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从建立经济特区到开放沿海、沿江、沿边、内陆地区再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大规模“引进来”到大踏步“走出去”,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水平显著提高,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提高到21737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三,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对外投资大幅增长,实际使用外资额累计近10000亿美元。广泛深入的国际合作加快了我国经济发展,也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增长到24.95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8%,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的3倍多,我国经济总量上升为世界第四。我们依靠自己力量稳定解决了13亿人口吃饭问题。我国主要农产品和工业品产量已居世界第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水利、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我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30年是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最快、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从1978年到2007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增加到13786元,实际增长6.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加到4140元,实际增长6.3倍;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1400多万。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和农村人均住房面积成倍增加。群众家庭财产普遍增多,吃穿住行用水平明显提高。改革开放前长期困扰我们的短缺经济状况已经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我们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当家作主权利得到更好保障。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日益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有效实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不断扩大,人权事业全面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发展壮大,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更加和谐。

  我们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建设卓有成效,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公民道德建设、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推进,文化事业生机盎然,文化产业空前繁荣,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人们精神世界日益丰富,全民族文明素质明显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显著增强。

  我们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社会和谐稳定得到巩固和发展。城乡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全面实现,高等教育总规模、大中小学在校生数量位居世界第一,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全社会创业活力明显增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全国。社会管理不断改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我们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全面加强,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扎实贯彻,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加速推进,中国特色精兵之路成功开辟,裁减军队员额任务顺利完成,军队武器装备建设成效显著。军队、武警部队停止一切经商活动。军政军民团结不断巩固。人民军队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能力全面增强,在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特别是抗击各种自然灾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成功实施“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迈出重大步伐。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得到全面贯彻执行,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保持繁荣稳定。祖国大陆同台湾的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不断加强,两岸政党交流成功开启,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迈出历史性步伐,反对“台独”分裂活动斗争取得重要成果,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呈现新的前景。

  我们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成就。我们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同发达国家关系全面发展,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不断深化,同发展中国家传统友谊更加巩固。我国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承担相应国际义务。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显著上升,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要建设性作用。

  我们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明显提高。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推进,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深入进行,思想理论建设成效显著,党内民主不断扩大,党内生活准则和制度不断健全,党的各级组织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朝气蓬勃,党的作风建设全面加强,党内法规更加完善,反腐倡廉建设深入推进,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力显著提高,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增强。

  30年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改革任务艰巨繁重,党和人民经历和战胜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和挑战。我们从容应对一系列关系我国主权和安全的国际突发事件,战胜在政治、经济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风险。

  无论是面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和国内严重政治风波,还是面对西化、分化图谋和所谓的“制裁”,无论是面对历史罕见的洪涝、雨雪冰冻、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和非典等重大疫病,还是面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当前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党和人民始终同心同德、奋勇向前。特别是在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历史关头,我们党紧紧依靠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排除各种干扰,坚定不移地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航船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进。

  今年以来,抗击南方部分地区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斗争取得重大胜利,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圆满成功,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顺利完成,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积极成效,这些都生动展现了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发展壮大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伟大力量,展现了阔步前进的13亿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展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力量,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力量。

  经过30年的不懈奋斗,我们胜利实现了我们党提出的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战略目标,正在向第三步战略目标阔步前进。30年的伟大成就,为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人民继续前进奠定了坚实基础。实践充分证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已经、正在并将进一步在党和国家事业蓬勃发展的进程中充分显现出来。

  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一切亲身经历了这30年伟大变革并贡献了自己力量的中华儿女,一切关心祖国命运的华夏子孙,都有理由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成就感到自豪。

  在这里,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各条战线上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了智慧和力量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公安民警,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爱国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

  向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作出积极努力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致以诚挚的问候!

  向一切关心和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外国朋友和世界各国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谢!

  此时此刻,我们更加深切地怀念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没有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斗,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没有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改革创新,就没有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此时此刻,我们要向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致以崇高的敬意,他们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继承和发展了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把这一伟大事业成功推向21世纪。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永远铭记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伟大历史功绩!

  同志们!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30年的创造性实践中,我们经过艰辛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概括起来说,就是党的十七大阐明的“十个结合”。

  (一)必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为改革开放提供理论指导。

  30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功,关键是我们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根据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发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和发展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勃勃生机。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同时,马克思主义只有同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才能更好发挥指导实践的作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这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精神,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回答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为改革开放提供了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理论指导,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我们要始终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不断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加深入人心、更好发挥指导作用。

  (二)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始终保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

  30年来,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既以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又通过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新的时代内涵,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当今世界的深刻变化和当代中国的深刻变革中牢牢站住了、站稳了,成为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

  我们党作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就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须臾不可偏离、丝毫不可偏废,必须全面坚持、一以贯之。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社会主义社会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就会失去物质基础;离开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和丧失动力。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就是一切都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不发达阶段,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自己的发展。30年来,我们既毫不动摇地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夯实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物质基础,又毫不动摇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党的基本路线是兴国、立国、强国的重大法宝,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群众的幸福线。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做到思想上坚信不疑、行动上坚定不移,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三)必须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坚持执政为民、紧紧依靠人民、切实造福人民,在充分发挥人民创造历史作用中体现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30年来,我们坚持人民创造历史这一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真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紧紧依靠人民,最广泛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人民中汲取智慧,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使党得到人民充分信赖和拥护,始终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凝聚起强大力量、提供根本政治保证。

  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改革开放是人民的要求和党的主张的内在统一,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我们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我们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三个有利于”为根本判断标准,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既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又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前进动力。我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发挥我国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其他劳动群众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基本力量的作用,又支持新的社会阶层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作用,使全体人民都满腔热情地投身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我们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通过改革发展为人民群众造福,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我们要始终坚持同广大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在人民的实践创造中吸取营养,丰富和完善党的主张,使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四)必须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使全社会充满改革发展的创造活力。

  30年来,我们既在深刻而广泛的变革中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又创造性地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更好实现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贡献。

  我们党带领人民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按劳分配为主体,同时又必须积极探索能够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充分发挥全社会发展积极性的体制机制,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我们党提出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正确解决了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

  我们着力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推动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同时又注重加强和完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克服市场自身存在的某些缺陷,促进国民经济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健康运行。我们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积极推行公有制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同时又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

  我们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既鼓励先进、促进发展,又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我们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继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体系,不断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五)必须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制度保证和法制保障。

  30年来,我们既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又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不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我们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适应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我们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我们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尊重和保障人权,推进依法行政,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推进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

  我们需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我们要始终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壮大爱国统一战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六)必须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30年来,我们既重视物的发展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又重视人的发展即全民族文明素质的提高,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人的素质是历史的产物,又给历史以巨大影响。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我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主线,贯穿到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我们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我们着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文化创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发展、文化市场更加繁荣,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

  我们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七)必须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实现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由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30年来,我们既高度重视通过提高效率来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又高度重视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实现社会公平来促进社会和谐,坚持以人为本,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着力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保障和改善民生,走共同富裕道路,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讲求效率才能增添活力,注重公平才能促进和谐,坚持效率和公平有机结合才能更好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

  我们通过深化改革、实行正确方针政策,努力提高全社会推动经济发展和其他各项事业发展的积极性,最大限度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和发展活力。同时,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条件下,我们把提高效率同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经济效率提高、促进社会和谐。

  我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优先发展教育,大力促进就业,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我们要始终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八)必须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为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贡献。

  30年来,我们既高度珍惜并坚定不移地维护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始终站在国际大局与国内大局相互联系的高度审视中国和世界的发展问题,思考和制定中国的发展战略,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我国发展争取良好国际环境,也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当代中国的前途命运已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在当今世界,任何国家关起门来搞建设都是不能成功的。我们全面分析判断世界多极化趋势增强、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外部环境,全面把握当今世界发展变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既坚持独立自主,又勇敢参与经济全球化。

  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任何时候都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始终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持中国的事情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来办,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我国内部事务。

  对于一切国际事务,都要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确定我们的立场和政策,按照冷静观察、沉着应对的方针和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精神进行处理,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同时,我们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开展交流合作,积极促进世界多极化、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尊重世界多样性,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我们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紧密结合起来,认真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坚持趋利避害,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我们要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既利用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己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九)必须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坚持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的统一,确保社会安定团结、和谐稳定。

  30年来,我们既大力推进改革发展,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坚持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在当今世界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的大环境下,始终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指导方针。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断前进,必须自觉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我们既坚定不移地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又总揽全局、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以及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相协调,使改革获得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

  我们及时总结改革的实践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研究解决。同时,我们深刻认识到,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没有稳定,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去。我们正确把握和处理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及时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警惕和防范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坚决维护了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我们要始终从维护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维护国家安全、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出发,全面把握我国社会稳定大局,有效应对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问题和挑战,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十)必须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30年来,我们既紧紧围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来推进党的建设,又通过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应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明确党的历史方位,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我们事业胜利前进的根本保证。要把十几亿人的思想和力量统一和凝聚起来,齐心协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统一领导是不可设想的。

  我们深刻认识到,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党要承担起人民和历史赋予的重大使命,必须认真研究自身建设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领导改革发展中不断认识自己、加强自己、提高自己。

  我们坚持不懈地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在不断解放思想中统一全党思想,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中推进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在增强党的阶级基础的同时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在继承党的优良传统的同时弘扬时代精神,使党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性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扬优良传统和作风,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我们高度重视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使广大党员、干部坚持把党和人民利益摆在第一位,牢记“两个务必”,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经受住长期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考验。

  我们要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30年来,我们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取得的摆脱贫困、加快现代化进程、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胜利。

  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衡。我们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见,我们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所面临矛盾和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世所罕见,我们在前进中所面对的困难和风险也世所罕见。

  要妥善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战胜这些困难和风险,就必须善于从千头万绪、纷繁复杂的事物和事物的普遍联系中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同时又必须善于统筹协调、把握平衡,在事物的普遍发展中形成有利于突破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合力,不断提高驾驭复杂局面、解决复杂问题能力,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向前发展。

  30年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30年的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0年的经验是极为宝贵的财富,全党同志要倍加珍惜和自觉运用这些宝贵经验。

  同志们!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自强不息,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腐朽,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积贫积弱,社会战乱不已,人民生灵涂炭。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数仁人志士奋起寻求救国救民、振兴中华的道路。

  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发生3次伟大革命。第一次革命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第二次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第三次革命是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引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阔道路,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

  我们的伟大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只要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胜利实现这一宏伟蓝图和奋斗目标。

  30年来,我们取得了伟大成就,但同我们的远大目标相比,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相比,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固步自封。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当前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

  我国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党和国家工作中还存在缺点和不足,人民群众还有不少不满意的地方。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风险。

  改革发展任重道远。全党同志一定要更加兢兢业业地工作,永远不辜负人民的信任和期望。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更加同心同德地奋斗,永远保持和发扬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30年的伟大历程和伟大成就深刻昭示我们: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和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继续奋勇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我们一定要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经过30年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认识上更深化、把握上更深刻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共产党宣言》问世以来160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开放的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展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勃勃生机,又为我们继续进行理论创新打开了广阔空间。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历史任务,必须坚持不懈地为之奋斗。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是一项长期历史任务,必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深入研究和回答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不断把党带领人民创造的成功经验上升为理论,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不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我们一定要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这30年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之所以能够发生历史性变化,最根本的就是我们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中国未来的发展也必须靠改革开放。

  实践永无止境,探索和创新也永无止境。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我们既不能把书本上的个别论断当做束缚自己思想和手脚的教条,也不能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东西看成完美无缺的模式。

  我们要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人民新期待,坚定信心,砥砺勇气,坚持不懈地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

  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强同世界各国的经济技术交流合作,继续以自己的和平发展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

  我们一定要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更好地做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当前国际形势深刻变化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不断扩散和蔓延的情况下,我们要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继续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断增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

  我们要切实实施好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各项措施,妥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及来自国际经济环境的各种风险,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要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要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特别是要千方百计帮助困难群众排忧解难,切实抓好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切实保障人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不断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我们一定要坚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不断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新局面。我们的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需要继续奋斗十几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需要继续奋斗几十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则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我们党靠艰苦奋斗起家,我们的事业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我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也要靠艰苦奋斗去开创、去实现。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长期奋斗、顽强奋斗、不懈奋斗。

  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保持清醒头脑,充分估计前进道路上种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困难和风险,进一步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不断创造新的业绩。

  我们要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和自觉性,刻苦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学习做好工作所需要的一切新知识,坚持求真务实,加强战略思维,树立世界眼光,提高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性认识,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提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

  我们要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继续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切实改进作风,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

  我们要自觉维护全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促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大团结,进一步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办好,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画卷上描绘出更新更美的图画。

  同志们!我们取得的成就已经载入史册,新的更加艰巨繁重的任务正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的事业崇高而神圣,我们的前景光明而美好,我们的责任重大而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坚定不移地沿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努力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纲领性文献

——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12·18”重要讲话之一

  在改革开放走过30年历程的特殊时刻,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明确指出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前进方向,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这篇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刻,内涵丰富,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辉,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战略性、指导性,是我们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纲领性文献。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并将这一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到党和国家各项工作中,贯穿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中。

    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需要立足历史立足未来,全面理解讲话内容,准确把握精神实质。我们要从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华民族为实现伟大复兴进行的伟大革命高度,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贡献;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高度,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功绩;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认识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由此,深入把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深远影响,深入把握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深入把握“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深入把握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历史使命。

    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需要立足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准确把握精神实质,继续推进改革开放。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既全面分析了世界多极化趋势增强、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外部环境,又深刻地指出,作为一个十几亿人口大国,我们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见,我们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所面临矛盾和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世所罕见,我们在前进中所面对的困难和风险也世所罕见。面对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人民群众新期待,我们必须坚定信心,砥砺勇气,坚持不懈地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奋勇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需要立足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准确把握精神实质,积极推动科学发展。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根本原因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与改革开放的实践成功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是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的统一。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需要我们把学习讲话精神,与正在全党深入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起来,努力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到新水平,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

    “我们取得的成就已经载入史册,新的更加艰巨繁重的任务正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的事业崇高而神圣,我们的前景光明而美好,我们的责任重大而光荣。”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和新的历史起点上,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吹响了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号角,让我们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深入把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历史贡献

  ——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12·18”重要讲话之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宣告了一个新时期的开始。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胡锦涛同志“12·18”重要讲话精神,就是要充分认识和深入把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贡献,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十年动乱之后,在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非凡的理论勇气和政治智慧,打破迷信僵化,实行拨乱反正,毅然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了改革开放这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实现了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标志着我们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成为时代最强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标志着我们党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勇敢开辟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端,由此孕育了党在新时期从实践到理论一系列伟大创造。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春风的吹拂下,神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我们伟大的祖国迎来了思想的解放、经济的发展、政治的昌明、教育的勃兴、文艺的繁荣、科学的春天,党和国家又充满希望、充满活力地踏上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30年来,我们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始终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成就的基础上,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新的伟大成就。经过30年的不懈奋斗,我们胜利实现了“三步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前两步,正满怀信心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13亿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经过30年的不懈探索,我们党对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到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再到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在一次次与时俱进中,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由此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已经和正在随着实践的发展越来越充分地显示出来,并将贯穿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部进程。无论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还是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十一届三中全会都是一座伟大的里程碑,邓小平同志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为此做出的历史贡献彪炳千秋,不可磨灭。

  伟大的事业需要几代人持续不懈的努力和奋斗。改革开放作为一场伟大革命,不可能一路坦途,一蹴而就。30年前,老一辈革命家带领党和人民从危难中奋起,扭转了亿万中国人民的命运;30年后的今天,我们要在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中继续推进前辈未竟的事业。我们隆重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重温那一次伟大转折,回首30年难忘岁月,就是要充分认识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和伟大成就,从中激发继续改革的激情和推动发展的力量,不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把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深入把握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

  ——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12·18”重要讲话之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和国家走过了30年不平凡的岁月。回顾过去,我们更深切地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改革开放以来成就的取得,都是在老一辈革命家艰辛探索的基础上进行的,也都是在新中国建立以后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取得的。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12·18”重要讲话,深入把握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是我们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夺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成就的强大精神动力。

  事非经过不知难。30年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改革任务艰巨繁重,党和人民经历和战胜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和挑战。我们从容应对一系列关系我国主权和安全的国际突发事件,战胜了在政治、经济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风险。无论是面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和国内严重政治风波,还是面对西化、分化图谋和所谓的“制裁”,无论是面对历史罕见的洪涝、雨雪冰冻、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和非典等重大疫病,还是面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当前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党和人民始终同心同德、奋勇向前。特别是在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历史关头,我们党紧紧依靠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排除各种干扰,坚定不移地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航船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进。这一切,生动展现了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发展壮大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伟大力量,展现了阔步前进的13亿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展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力量,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力量。

  30年来,改革开放的强大动力推动着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锐意推动各方面体制改革,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当家作主权利得到更好保障;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社会和谐稳定得到巩固和发展;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成功实施“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迈出重大步伐;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成就;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明显提高。

  伟大历程和光辉成就,昭示了一个真理: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前进,我们的面前一片光明;在已经取得的成就基础上继续奋斗,我们的明天更加幸福美好。

深入把握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

  ——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12·18”重要讲话之四

  改革开放是近一个世纪以来,继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后的第三次伟大革命。这场我们党领导的新的伟大革命,引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广阔道路,不仅造就了当代中国30年举世瞩目的辉煌巨变,也积累了极为重要的宝贵经验。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12·18”重要讲话,深入把握30年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是我们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基本遵循和强大精神动力。

  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系统深入地阐述了党的十七大总结的“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这些经验就是:在推进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必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

  这“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从历史和逻辑、理论和实践统一上,深刻揭示了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关键和根本,生动阐明了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是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如何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如何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如何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如何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宝贵经验,既是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又是理论创新的集中体现,既有十分重要的政治分量,又有十分丰富的理论内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我们必须始终牢记和自觉遵循。

  改革开放30年,变化巨大,成就辉煌。“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是对这30年不同寻常历史的多维把握,具有与时俱进的全面性。贯穿“十个结合”的一个最本质的结合,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但改革开放没有现成经验可学,没有现成模式可搬。遇到很多棘手的问题,遇到很多无法预料的困难,用什么原则来处理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党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发展,做好“结合”这篇大文章。正是有了这一系列立足现实、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结合”,才使我们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取得了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就,使马克思主义更好地发挥了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指导作用,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勃勃生机。

  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30年,但改革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十个结合”不仅仅是为了总结过去,更重要的是为了指导未来。在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征程上,我们不仅要深入把握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更要融会贯通“十个结合”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不断变革与创新中,创造无愧于前人、无愧于时代的辉煌业绩。 

深入把握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12·18”重要讲话之五

  如果我们将视野投向广袤的历史长河,审视“民族复兴”这一近百年来无数中华儿女为之矢志奋斗的目标,就会看到,改革开放30年来,民族复兴的百年梦想从未如此接近。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先后发生3次伟大革命: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引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阔道路,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

  在历史长河中,30年只是瞬间。但这30年中华大地发生的大变革大发展,对于国家发展道路的探索,对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奇迹的造就,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里程碑意义。30年来,建三峡大坝、修青藏铁路、办奥运盛会、中国人行走太空……中华儿女的一个个梦想得以实现;30年来,香港、澳门先后回归祖国,中国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回首近百年中华民族跌宕曲折的历程,回首改革开放30年激动人心的岁月,我们完全有理由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30年来,我们取得了伟大成就,但同我们的远大目标相比,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相比,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固步自封。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当前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我国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缺点和不足,在前进道路上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风险。我们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见,我们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所面临矛盾和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世所罕见,我们在前进中所面对的困难和风险也世所罕见。改革发展任重道远。

  成就属于过去,未来仍需创造。我们一定要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定要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一定要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更好地做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不断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在改革开放的壮阔历程中瞩望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更加清晰:到我们党成立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的事业崇高而神圣,我们的前景光明而美好,我们的责任重大而光荣。只要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奏出更加雄浑壮美的乐章。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一二·一八”重要讲话之六

      走什么样的道路,选择什么发展方向,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鲜明地指出:“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做到思想上坚信不疑、行动上坚定不移,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胡锦涛总书记的这一论断,既是对我国30年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深刻总结,也是对旗帜道路这一攸关未来中国命运重大问题的坚定回答。

      近代以来,面对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特殊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条件,面对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两大历史任务,无数仁人志士奋起寻求救国救民、振兴中华的道路。在这一过程中,“全盘西化”的道路失败了,教条化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也没行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我们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的复兴迎来了光明前景。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经历过各种各样的挑战。然而,无论是面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和国内政治风波,还是面对自然界的严峻考验、经济领域的剧烈冲击、西化分化的各种图谋,无论是面对否定改革开放、重走僵化封闭老路的论调,还是面对否定社会主义方向,鼓吹照搬西方模式的思潮,我们在走什么样的道路这个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上,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既以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又通过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新的时代内涵,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当今世界的深刻变化和当代中国的深刻变革中牢牢站住了、站稳了,成为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后,改革开放向深层次推进,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究竟该如何应对这些矛盾和问题?重走老路,回到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或是走别人的路,把西方的政治理念和制度模式作为“普世价值”,都行不通。重走老路,我们不是没有教训。僵化封闭,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理解,造成了十年内乱,国民经济濒临崩溃边缘,人民蒙受巨大灾难。改旗易帜,不搞社会主义,照搬别人的模式,历史也已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中国有中国的国情,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中国的发展必须走自己的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是几代人艰辛探索得出的结论,也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

      30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须臾不可偏离、丝毫不可偏废,是兴国、立国、强国的重大法宝,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群众的幸福线。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否定改革开放的方向,社会主义就会失去生机活力,中国也就难以发展壮大;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动摇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动摇了整个现代化事业。只有中国人民自主选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光明大道。

      回顾百年来中国人民在现代化历程中的艰辛探索,回顾30年改革开放的不平凡历程,我们更加深切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这条道路,延续并从根本上发展了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的期盼和追求,凝结着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的奋斗和牺牲,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坚定不移。只要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就一定能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绘就恢弘壮美的历史画卷,为人类文明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

——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12·18”重要讲话之七

  “我们的伟大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只要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胜利实现这一宏伟蓝图和奋斗目标”。

  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同志深入阐述了我们党、我们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的宏伟目标,并明确指出实现这一宏伟蓝图的根本保证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

  这三个内涵丰富的“不”,蕴藏着我们对旗帜、道路问题的深刻理解,包含着我们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反映了我们对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三个不”掷地有声,表明了我们党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的坚强决心,表明了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强决心,反映了全体人民的共同心声,在广大干部群众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30年改革开放,社会主义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3亿中国人民大踏步赶上了时代的潮流。这样改变中国命运的伟大变革,已经被世界所公认,为历史所记载。回首这不同寻常的30年,可以清晰地看到,改革开放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0年来,我们也曾遭遇到困难挫折,有过风险考验,但在每一个历史关口,旗帜和道路没有变,改革开放的航向没变,现代化建设的航船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破浪前行。正是因为有了这30年始终如一的坚持,有了这30年日积月累的进步,才有了30年的辉煌,30年的巨变。

  “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这是30年改革开放经验的深刻总结。回头再看,过去30年,是中国社会发展最快的30年,也是空谈最少、实干最多,干扰最少、实惠最多,折腾最少、稳定最多的30年,是中华民族同心同德共同奋进的30年。这充分说明,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而言,坚持旗帜道路不动摇是多么重要,坚持团结奋进是多么重要,坚持发展稳定是多么重要。

  我们不能动摇,因为历史已经证明,无论是封闭僵化的老路,还是改旗易帜的邪路,都行不通,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不能懈怠,因为同我们的远大目标相比,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相比,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必须长期奋斗、顽强奋斗、不懈奋斗。我们不能折腾,因为30年改革开放所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唯一正确道路,必须沿着这条道路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

  小平同志说过,大发展的机遇对我们中国来说并不多,一定要抓紧,要善于把握时机来解决我们的发展问题。纵观当今世界,中国正面临百年来难得的战略机遇期,30年的积累让我们处于一种主动的态势,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展望未来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多、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衡的大国,我们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世所罕见,我们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所面临矛盾和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世所罕见,我们在前进中所面对的困难和风险也世所罕见,必须锐意进取,迎难而上。

  从历史来看,我们曾多次与机遇擦肩而过,如果我们因为动摇、懈怠、折腾,错失时代给予我们的机会,我们将愧对前人,愧对子孙。无论是机遇还是挑战,都需要我们从维护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维护国家安全、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出发,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一切关心祖国命运的华夏子孙,一切矢志民族复兴的中华儿女,都应有此共识,有此信念,有此决心。

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战略部署

——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一二·一八”重要讲话之八

  一个社会的前行,一个国家的发展,往往来自于深切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来自于对未来的清醒判断与准确把握。

  30年前,在党和国家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口,我们党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做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抉择,引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阔道路,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30年后,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同志深入分析了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准确判断我国改革发展的历史方位,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明确提出四个“一定要坚持”:

  一定要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定要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一定要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更好地做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不断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四个“一定要坚持”,既是对改革开放30年历史经验的深入把握,更是对中国未来发展走向的庄严宣誓。它从历史与逻辑、理论与实践、现实与未来统一的基础上,回答了今后中国怎样发展、如何发展的重大问题,是我们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和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奋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战略部署和行动指南。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取得了伟大成就,与此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我国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人民群众还有不少不满意的地方。而愈演愈烈的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正是这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使我们始终勇敢直面并努力解决改革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使改革开放的航船劈波斩浪一路向前。

  历史经验表明,清醒地看到存在的矛盾和问题,非但不会影响一个社会的发展,相反,这种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会产生发展的压力、催生变革的动力,促使一个社会在直面矛盾与问题的过程中健康前行。四个“一定要坚持”,正是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出发,对当前我国发展呈现出的一系列新阶段性特征所做出的清醒判断和准确把握。

  在新起点上展望未来,新的更加艰巨繁重的任务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见,我们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所面临矛盾和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世所罕见,我们在前进中所面对的困难和风险也世所罕见,改革发展任重道远。深入把握四个“一定要坚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必将掀开新的一页。

在政协慈溪市第九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开幕时的讲话
洪嘉祥
(2009年1月14日)
 
各位委员,同志们:
      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政协慈溪市第九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今天隆重开幕了,这是全市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开好这次会议,对更好地发挥政协作用,进一步动员全市上下坚定信心、负重奋发,聚心聚焦聚力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我谨代表中共慈溪市委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体政协委员和与会同志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
      刚刚过去的200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我们迎来了北京奥运盛典、改革开放30周年和撤县设市20周年,更迎来了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通车;这一年,我们经受了全球金融危机和区域经济增速滑坡的考验,也经受了抗击雨雪冰冻灾害和支援抗震救灾的考验。在这一年中,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上级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牢牢把握“深化拓展落实”工作主线,内聚合力抓落实、外树形象求突破,在重大产业区块筹划开发、人才文化软实力建设、镇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城乡统筹综合改革等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成果。全市经济社会在经受严峻考验中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GDP突破600亿、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自营出口突破60亿,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也迈出可喜步伐。这一成绩来之不易,归功于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归功于全市人民的顽强拼搏和创业创新,同时也是与市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分不开的。过去的一年,市政协在市委领导下,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发挥优势,切实履行职能,为推进我市四个文明建设做了大量务实有效的工作。尤其是在生态文明建设、文化商务区开发等重大事项的民主协商和合力推动上;在镇街道管理体制创新、滩涂管理开发体制等战略性课题的深入调研和建言献策上;在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人民团体的广泛联系与团结和谐上;在收集反映社情民意、视察推动民生问题解决上;在政协自身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建设上,都有了明显推进,取得了积极成效。借此机会,我代表中共慈溪市委,向全市各政协参加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展望新的一年,由于宏观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加上我市结构性素质性矛盾的叠加影响,将是我们进入新世纪以来形势最复杂、挑战最严峻、压力最大的一年。我们既面临着抓投资扩内需力保当前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艰巨任务,也肩负着抓机遇增优势及早抢占下轮发展先机的重大责任。在这一特殊时期,尤其需要我们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化危为机,认真谋划做好全年的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前不久召开的中共慈溪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在深刻分析当前形势及发展趋势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坚持一条工作主线、开展三个年活动”的今年工作总体要求。就是要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力保增长、抓转型、重民生、促稳定、提效能,作为今年的工作主线,大力开展会战攻坚年、开放招商年、服务品质提升年活动,努力在重大项目、重点工程的攻坚推进,各领域的大规模招商引资,机关干部的服务水平和执行力提升上求实效,确保我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为此,做好新一年工作,必须以“聚心”为前提,把全市各界的思想统一到坚定信心、迎接挑战上来。引导激励全市上下增强信心、提振精神,不为阶段性困难所畏、不为阶段性困难所困、不为阶段性困难所扰,努力从变化的形势中捕捉难得发展机遇、在逆境中培育把握有利因素,真正把这次危机作为慈溪新一轮更好更快发展的重大契机和战略转折点。必须以“聚焦”为关键,把保增长作为全年工作的首要任务。全市上下都要把注意力集中到保增长上来,千方百计鼓干劲增信心优服务,“快准重实”地落实上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系列部署,积极稳妥地做好经济风险的防范处置化解工作,尽最大努力确保各项经济发展预期目标的实现。必须以“聚力”为保证,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总载体,以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为导向,以干部队伍转变作风、改进服务、提升能力为重点,大力营造和衷共济、共克时艰的浓厚氛围,全面汇聚逆势而上、负重奋发的强大发展合力。市委殷切希望全市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认真贯彻市委全会精神,按照“聚心、聚焦、聚力”的要求,和衷共济、团结拼搏,在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中作出更大贡献。
      一、广泛团结联合,凝聚克难求进之力。面对前所未有的复杂形势和挑战机遇,要保持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必须注重社会各个层面的思想统一和鼓劲发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人民政协是大联合的象征、大团结的舞台,在政治上具有最大限度的包容性,在组织上具有最广泛的代表性。要继续围绕主题,发挥优势,切实做好团结各界、统筹各方、广纳群言、凝聚力量的工作。主动加强对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宣讲引导工作,更好地与社会各界交换思想、凝聚共识,使市委的决策意图转化为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行动。要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代表人士的团结与联合,不断扩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积极参与和督促推动干部服务企业专项活动,加强与企业家委员、广大工商界朋友联谊沟通,真情做好鼓劲、引导和帮扶企业的工作;要加强与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外国友人的联系与合作,为我市更多地引进人才、资金和项目牵线搭桥;要加强同各方面人士尤其是新社会阶层的联系和沟通,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努力形成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共克时艰、群策群力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自觉服务大局,善谋保增促转之策。在全球经济整体下滑的形势下,要保持我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不仅需要信心,更需要策略;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市委全会已经明确了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目标思路和工作任务,现在关键要在具体的策略、载体和举措上进一步深化细化。政协要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充分发挥长期以来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献计献策的优良传统,善谋发展之策,善建创新之言,积极参政议政。尤其是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业专项调研活动的安排,就当前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服务环境、商务成本等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比较分析,寻找促进慈商回归、更好发挥慈溪人经济作用的有效途径;要配合开放招商年活动,加强大桥开通以后我市招商引资格局变化情况研究,主动为党委政府提供一些先进地区招商引资好的做法经验。在调查研究中,要善于从全局和政策导向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力争形成有分量、可操作的调研成果,为党委政府出台具体政策和工作举措提供服务,努力做到参政参在点子上,议政议在关键处,为保增促转提供智力支撑。
      三、高度关注民生,恪尽参政为民之职。政协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在理顺群众情绪、化解各类矛盾、促进社会公平等方面有着独特作用。今年由于经济形势的特殊性,因企业债务、劳动纠纷、金融风险、土地征用价格调整等引发的各类社会议论和群体矛盾可能增多。市政协和广大政协委员,要把反映群众呼声和意愿作为政协工作的重要内容,把关心群众疾苦、理顺群众情绪、鼓舞群众士气作为政协工作的重要职责,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广泛收集各方意见建议,积极做好群众的教育和引导工作,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凝聚人心,把各方面的注意力和积极性更好地引导到保增促转上来。市委今年将确定相关制度,定期听取政协的社情民意收集情况汇报,并以此作为畅通民意、排摸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渠道。同时,希望政协组织积极鼓励引导政协委员参与农技服务、文化下乡、送医送教、扶贫帮困、社区服务等公益活动,发挥政协委员各自所长,为促进社会和谐贡献力量。
      四、强化民主监督,提升执行落实之效。今年全市各项工作任务十分繁重而艰巨,工作难度和压力也是前所未有。要顺利完成各项目标任务,需要各级干部有更顽强的作风、需要各级党委 政府有更优质的服务。市委把今年确定为“服务品质提升年”,提出要把干部队伍的作风能力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着力提升各级干部的服务能力和执行能力,以“快重准实”的工作作风推动重点工作、重点工程的会战攻坚。政协组织要积极参与“服务品质提升年”活动,特别是要探索加强改进民主监督的有效方式和途径,不断提高民主监督的组织化程度和社会影响力,在促进机关作风改变、服务效能提升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要着眼市委市政府重要部署实施、重大项目推进、重点工作落实,综合运用提案、专题视察、专项监督、政情交流等有效形式,在参与中支持,在支持中服务,在服务中监督,督促各级改造工作作风、促进工作落实。要把政协民主监督与法律监督、党风监督和社会监督等有机结合起来,组织政协委员参与和配合搞好党风、政风、行风评议,促进党政部门发扬民主、改进作风、提高效率、推动工作。同时,根据今年的实际情况,政协还要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厉行节约情况的民主监督,共同营造艰苦奋斗、共渡时艰的良好氛围。
      五、加强自身建设,夯实履行职能之基。新的形势和任务,也对政协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政协组织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全面提升履职水平。要精心组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发展观内涵意义和实质的理解,切实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要着眼更好发挥委组的基础作用、界别的纽带作用、机关的服务作用,进一步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政协工作的成效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广大政协委员的整体素质,决定于委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广大政协委员要加强学习,丰富知识,提升修为,切实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表率意识,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尤其是企业和工商界的政协委员,要在当前慈溪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更加热爱主业、热爱家乡、热爱员工,以实业报效地方,在保增促转中发挥好主力军作用,为人民政协增光添彩。
各位委员、同志们,人民政协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委将一如既往地重视政协工作,认真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支持政协履行职能。今年市委还将召开全市政协工作会议,就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政协工作的领导,加快推进政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作出研究部署。党政有关部门要加强与政协工作的联系和配合,坚持把政协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重大问题决策之前与政协进行协商,坚持重要情况及时向政协通报,认真听取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认真办理政协的提案建议,重视政协反映的社情民意,自觉接受民主监督,不断改进工作。要主动关心和帮助政协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努力为政协履行职能创造良好条件,促进政协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各位委员、同志们,当前我们正处于慈溪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一个关键节点上。责任和使命激励着我们,困难和风险考验着我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同心同德,攻坚克难,奋力夺取保稳促转新胜利,努力开创效益和谐新慈溪建设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
      新春佳节即将来临,借此机会,恭祝大家新春愉快、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最后,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版权所有 : 政协慈溪市委员会 Copyright 2018 cxzx.gov.cn
主办单位: 政协慈溪市委员会 联系电话: 0574-63980926 地址 : 慈溪市行政中心
ICP备案 : 浙ICP备18047331号-1 建议使用IE8及以上版本IE浏览器, 1366*768以上分辨率 技术支持: 谷多网络
您是第6452002位访客